中國虎網 2016/4/20 0:00:00 來源:
未知
隨著2015年年報的披露,上市公司將去年的銷售費用對外公布,其中廣告費用支出尤為值得關注。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A股有801家上市公司 公布了2015年的廣告費用支出。其中有78家上市公司的廣告費用支出超億元,有8家上市公司廣告費用支出超10億元,分別來自
食品飲料(7835.06,-248.330,-3.07%)、商業貿易、通信、傳媒、
醫藥生物(8404.36,-395.310,-4.49%)企業。
在巨額的廣告費用支出背后,投資者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營銷策略是否給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正能量。其中有一些現象值得關注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廣告費用遠超凈利潤,而一些上市公司在支付巨額廣告費用之后,業績出現了虧損。
醫藥生物廣告費領跑
同花順(74.00,-4.180,-5.35%)數據顯示,上述801家上市公司2015年總計砸向廣告的費用支出總額為433.4億元。其中有對比數據的上市公司有760家,去年支出的廣告費用總計為420.7億元,2014年為368.67億元,增幅為14%。
去年支付廣告費用超5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113家,其中78家上市公司的廣告費用支出超億元。在這78家上市公司中,記者了解到,來自醫藥生物、食 品飲料、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較多,分別有16家醫藥生物企業、15家食品飲料企業、13家房地產企業、9家汽車企業。
在醫藥生物行業,上海醫藥(16.97,-0.600,-3.41%)、復星醫藥(19.18,-0.810,-4.05%)、白云山(21.84,-0.990,-4.34%)的廣告費等費用支出較高。其中上海醫藥的廣告費用最高。上海醫藥的合并財務報表顯示,公司去年的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為12.77億元,2014年該值為10.37億元。
在食品飲料行業,伊利股份(14.09,-0.400,-2.76%)、貴州茅臺(239.31,-3.870,-1.59%)的廣告費用支出較高,其中伊利股份2015年廣告費用支出超70億元。在房地產行業,保利地產(8.97,-0.320,-3.44%)、華夏幸福(23.47,-1.020,-4.16%)、招商蛇口(14.31,-0.700,-4.66%)、泰和集團等廣告費用支出相對較高。其中保利地產、華夏幸福、招商蛇口的廣告費用支出超5億元。在汽車行業,包括比亞迪(59.90,-2.540,-4.07%)、廣汽集團(21.78,0.120,0.55%)、一汽轎車(12.56,-0.700,-5.28%)、福田汽車(5.18,-0.260,-4.78%)等公司的廣告費用支出較高。
另外,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來自機械設備、電子、電氣設備的上市公司的廣告費相對較少,有42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廣告費不足10萬元。
從同比增長的角度看,包括百潤股份(25.23,-2.230,-8.12%)、中文傳媒(21.05,-1.300,-5.82%)、世紀華通(22.02,-2.180,-9.01%)、東方財富(21.90,-1.930,-8.10%)、東阿阿膠(44.66,-2.930,-6.16%)等上市公司廣告費用增幅較高。而包括一汽轎車、中聯重科(4.39,-0.200,-4.36%)、哈藥股份(8.20,-0.290,-3.42%)等在內的上市公司去年的廣告費用下滑幅度比較大。
75家公司廣告費超凈利 值得注意的是,巨額的廣告費是否能促進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備受投資者關注。如若廣告費用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正向推動力,反過來將吞噬公司的凈利潤。
據同花順(74.13,-4.050,-5.18%)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有75家上市公司支付的廣告費超過公司的凈利潤總額,這意味著這些公司賺取的凈利潤還不如花出去的廣告費多。
一汽轎車(12.56,-0.700,-5.28%)2015 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6億元,同比減少21.25%;實現營業利潤7573.26萬元,同比增長8.88%;實現利潤總額 8568.99萬元,同比增長24.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294.81萬元,同比減少64.75%。數據顯示,公司去年的廣告費用為 45億元,2014年為137億元,下滑幅度達67%。如此算來,公司的凈利潤僅為廣告費用的1%。
澳柯瑪(6.22,-0.430,-6.47%)去 年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利潤總額1797.44萬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22萬元,同比下滑73%。而公司去年支付的廣宣費達8459萬 元,2014年該值為8182萬元。這意味著澳柯瑪去年的廣宣費用是公司凈利潤的4.4倍,廣宣費用的增長并沒有助推公司的業績。
此外,包括重慶啤酒(13.15,-0.720,-5.19%)、兩面針(7.51,-0.530,-6.59%)、深康佳A(5.02,-0.340,-6.34%)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在支付巨額廣告費之后,凈利潤竟出現了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