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5/10 0:00:00 來源:
未知
殷建光
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過的浙貝作為原料,很多成品藥中被檢測出較高的硫磺含量,多家知名藥企或涉其中。硫磺熏蒸浙貝猶如醫藥行業的“三聚氰胺”,已經成為中藥材行業的“明規則”。“三聚氰胺”陰魂不散,讓人驚心。專家呼吁,應盡快出臺國家檢測標準。
那么,如何徹底鏟除醫藥行業“三聚氰胺”呢?筆者認為,我們不僅要及時出臺相關檢測標準,更要出臺相關制度標準:一方面是對企業必須設立底線標準,背離 制度底線,要受到兩大處罰,一是相關人士永遠不能從事這個行業,終身禁業;二是追回所有非法所得,并進行罰款,讓其得不償失。另一方面是對管理者必須設立 底線標準,企業出現問題,必須追究相關直接管理者的責任。
食品醫藥行業關系到人的健康,是人命關天的行業,我們的標準制定必須與時俱進,緊跟世界最先進標準,應該做到最高,最好;同時,我們必須建立嚴格的懲戒機制,出現問題,必須解剖麻雀,挖掘根源,打殲滅戰,建立全程防范機制。
硫磺熏蒸浙貝猶如醫藥行業的“三聚氰胺”,嚴重危害患者健康。這種現象的背后,表面原因是標準缺失,內里原因則是生產者、監管者的道德底線失落,責任擔當缺失。治病要治表治里,治表就是完善相關標準,治里就是要切實提高相關人員的道德素質和
法律意識;前者好做,后者難行,杜絕醫藥行業“三聚氰胺”需檢測標準還需制度和法律標準,這更重要。
(原標題:醫藥行業P2P盤點:數量不多 主要針對經營方貸款)
【中國制藥網 行業動態】在“互聯網+金融+醫療”模式下,醫療類P2P網貸平臺漸次出現,雖然目前數量不多,但是在“魏則西事件”的影響下,也備受關注與熱議。目前, 醫療類P2P網貸平臺的運作究竟如何?有什么風險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它們有哪些優勢,怎樣參與行業競爭?
據了解,目前醫療類P2P網貸平臺主要有醫界貸、醫購貸、藥業貸等,主要圍繞著醫院、藥房、藥商和醫生開展業務,以醫療產業鏈借貸為主,輔以醫療機構 員工的個人借款。事實上,在這類平臺中,很多都是針對醫藥、藥企或者行業上下游的一些企業貸款,針對個人醫療貸款的平臺數量并不多。
“魏則西事件”將莆田系醫療和百度送上了風口浪尖,同時,與莆田系醫療相關的P2P平臺醫界貸也被業內所關注,醫藥行業的P2P也重新讓行業有所關注。
記者最近整理發現,目前和醫藥行業相關的P2P平臺數量并不多,其中很多都是針對醫藥、藥企或者行業上下游的一些企業貸款,針對個人醫療貸款的平臺數量并不多。
平臺數量不多
P2P行業發展至今,很多行業都有所涉及,醫藥行業相關的P2P平臺當然也有,但是整體來說,數量并不多,這些平臺有針對醫院的,也有針對藥商的,或者針對醫院員工的,還有一些是針對醫企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金融。
此前備受大家關注的“莆田系”P2P平臺醫界貸主要就是做醫療機構的相關貸款。該平臺由多家民營醫療集團聯合創建,其上大部分項目是醫院的資金周轉、 采購設備或者擴大規模等所需資金,單個項目借款金額大部分在50萬~100萬元,借款期限大部分為6個月或12個月,預期收益率為9.5%~11%不等。 上線一年多以來,目前的成交額突破26億元。
而醫購貸則主要針對醫療設備產業鏈,主要是為民營醫院、醫療設備廠商和貿易商等提供融資服務,該平臺也是由8家醫療企業聯合創立,平臺上的項目借款金額50萬~100萬不等,期限多為3個月或6個月。該平臺2014年11月上線,目前交易額突破了5億元。
除了上述兩家外,還有諸如醫療貸、醫融網、藥業貸等P2P平臺。醫療貸平臺較多的是億元應收賬款保理融資,醫融網主要是針對一些醫院設備采購或者應收賬款的融資,而藥業貸則主要針對藥房或藥商貸款。
除了上面這些可以很明顯看出和醫藥行業相關的平臺以外,還有的平臺從名稱上看并不明顯,但是也在做一些醫藥行業相關的項目。
上線剛滿一年的萬盈金融平臺上,基本上80%的項目也是和醫藥行業相關的項目。萬盈金融的主要股東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宜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平臺 主要是做高新醫藥產業供應鏈。項目多為醫藥公司經營性貸款,期限為6~12個月不等,預計年化收益率為13%~ 15%,目前其公布其平臺成交量超過3億元。
借助股東優勢
從上述盤點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醫藥行業的P2P大多是醫院、藥商之類的經營性貸款,而針對個人醫療方面貸款的數量還比較少。從整個市場上來看,醫藥行業的P2P平臺數量并不多。
萬盈金融首席市場官姚冬娜對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醫藥類P2P確實非常少,整個平臺的市場份額更少,除了醫藥類企業本身比較優質可以從銀行借款以 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行業需要一定的門檻,并不是誰進來都可以做,之前交流發現,一些大型醫藥企業對這個新生事物還是覺得需要觀察,所以并沒有很快進入。
事實上,前述幾家醫藥行業P2P,大部分的股東在醫藥行業本身就具有優勢,比如醫界貸、醫購貸的股東背景多為醫院,萬盈金融的股東背景也是醫藥企業為主。
盈燦咨詢肖洋在其撰寫的研報中表示,我國醫療類P2P網貸平臺還遠未成氣候,現在的低調應該是受到資本、人才、資產端開發等多重限制,能力不足所致。 如果單純打出醫療借貸的旗幟,但是做著和其他平臺一樣的供應鏈金融、擔保抵押貸款、簡單的個人信貸,除非擁有獨特的醫療資源,否則很難與那些創新能力極強 的平臺正面競爭,這也是為什么醫界貸在樣本平臺中可以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姚冬娜認為,這個行業并不是沒有機會。她表示,一些醫藥行業的分銷企業,想要在銀行借款并不容易,而且銀行在做這類企業的時候,銀行來做風控不一定有優勢,所以醫藥行業的P2P還是有發展空間。
文章鏈接:中國制藥網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53811.html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