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5/16 0:00:00 來源:
未知
5月12日下午,國內六大醫藥巨頭廣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廣藥白云山、上海醫藥、南京醫藥、哈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哈藥股份、天津醫藥、重慶醫藥在上海簽署《籌建聯合醫藥平臺合作備忘錄》,六方擬共同出資5億元共同組建專門服務于各參股企業的采購服務平臺。
打破地方壁壘
此次合作引發業內關注的核心在于,簽約六方均為各自區域擁有巨大能量的醫藥企業,共擁有藥品批文近萬個,銷售收入合計近30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國內醫藥行業除了國藥、華潤兩大央企之外,其余皆是地方龍頭,互相競爭,難以形成全國性的銷售網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
此 次合作的六大集團銷售網絡覆蓋華南、華北、華東、華西、東北等全國主流醫藥市場。擬打造的渠道共享平臺通過有效機制促使參與六方在各自優勢區域相互支持, 加快自有工業產品的市場開拓和渠道銷售工作。對于各企業而言,將降低產品運營成本,打開因地方龍頭之間競爭帶來的地方銷售困局,打破地方壁壘,使銷售網絡 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快醫藥行業從競爭走向競合發展模式的形成。
廣 藥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醫藥經濟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3月六方已初步達成合作意愿,“通過六大企業的合作、采購和渠道資源共享,降低采購運營成本,提 升整體水平,促進六大企業更好地發展,進而提升我國醫藥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我國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升級的速度。”
據 披露,六方擬共同組建的采購服務平臺將指向三大功能:一是戰略品種、代理品種的采購平臺,將為各成員企業引進代理和戰略產品,降低企業采購成本。二是自有 工業產品的共享平臺。通過有效機制促使六方在各自優勢區域內相互支持自有工業產品的市場準入和渠道銷售工作,降低企業產品運營成本。三是原輔材料采購的整 合/信息平臺。按照約定,六方將以工業原輔材料集中采購為合作點,減少原輔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以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
不難想象,六方的合作將加快國內大型醫藥企業的互聯互通,促進地方龍頭企業的工業產品、商業網絡合作,降低企業采購、運營成本,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實體平臺確保落地
近年國內醫藥行業增速放緩趨勢明顯,尤其是制藥基礎設施投入增高、制藥裝備價格上升、人力資源成本升高、研發風險及費用增高、環保成本上升、能源費用上升、土地價格上升等因素都將推動藥品成本剛性提高。
控制成本成為眾多醫藥企業確保利潤的關鍵點,實現資源整合的合作是路徑之一。參考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沃爾格林公司和歐洲最大的醫藥商業公司聯合博姿合并整合后產生“協同效應”,首年就能實現10億美元的成本節省。
事實上,降低成本也是此次六大醫藥集團合作的核心之一,六方期望通過統一談判、統一采購形成的規模優勢,提升六家企業產品引進能力和議價能力,從而獲得更高價值的藥品代理和銷售,降低采購成本和運營成本。
而讓業內關注的是,本次六方戰略合作采用合資建 立實體公司建造平臺的創新模式,以確保合作的落地。據披露,擬組建的六方采購平臺為有限責任公司,以廣州為運營地,有望落戶廣州南沙自貿區。平臺注冊資本 總額為人民幣5億元。據六方擬定的股東名稱和出資額顯示,上海醫藥和廣藥白云山為大股東,股權占比均為23.75%,哈藥股份股權占比15%,南京醫藥、 天津醫藥、重慶醫藥股權占比均為12.5%。可以預期,六方將通過合作互通,有效降低自有品種在各企業的準入門檻,最終降低采購、運營成本。
本 次六方組建的平臺公司經營業務包括戰略品種和代理品種的采購,未來或將依托南沙自貿區的跨境貿易優勢,有望成為全球采購平臺。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六家企業 都有國際化發展計劃,六方平臺將經營公司落戶于此,不僅可以依托南沙自貿區優越的地理區位以及“雙區”的發展優勢,對接港澳及海外企業,加快“走出去”的 步伐,還可以享受南沙在稅收、土地、科研、人才引入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跨境貿易的便利性,實施全球采購,促進平臺公司的國際化發展。
【中國制藥網 行業動態】今年最有故事性的最短句是“自己用一下百度會死嗎?會!”;最聞著落淚的一幅圖是以下,醫院同僚紛紛聚集在被砍深受重傷的陳主任手術室門前……
醫院同僚紛紛聚集在被砍深受重傷的陳主任手術室門前
一起、接連一起的傷醫事件,血淋淋地展示著如今的醫患關系。目睹同行遇害,醫療界表達的憤怒、同情、和無奈,我們聲援并理解。然而,處于風波之外的藥企,也徒生絕望的嘆息,這是為什么?
傷醫頻出的緣由
如果,患者不知道中國的公立醫院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不知道自己的每一筆開支中,對應都有醫生的提成;不知道多開藥、多開檢查、多開治療是醫生的任務。如果這些患者都不知道,醫患關系恐怕還不會這么糟,不過最終,里面的道道地球人都知道了。
印象里,形象崇高的白衣天使還干著這種勾當!曾經對醫生的尊重和信任蕩然無存。不僅如此,患者還堅信,這個穿白大褂的人,就是看病越來越貴的罪魁禍 首、是因病致貧的元兇巨惡。飽受病痛和經濟壓力雙重折磨的患者,把所有的憤怒都宣泄在了醫生身上。醫患沖突的加劇,正是源于這種情緒,隨著看病越來越貴而 不斷升級,以致釀成殺醫的慘劇。
沖突加劇下,醫生的抉擇
我們都知道,醫生沒那么壞,客觀上造成看病貴的現狀,只是在當前醫療制度下不得已的選擇。身處這么糟糕的醫患關系中,隨時都有被攻擊的可能,醫生出于 自身安全考慮,診療開方會有哪些變化?當然,不創收是不可能的,科室不答應、醫院不答應、自己也不答應,除非辭職不干,所以只能在各個項目中做選擇。
相比較開藥,多開點檢查的理由似乎更堂皇點:有助于診斷,如不檢查徹底、后果自負等等。在就診時,醫生著重強調檢查的必要性,病人即使嫌多,也是有苦 說不出。但是,如果給病人開了一大堆藥,不管有沒有必要,很容易就觸及患者敏感的神經。本來就懷疑,這下醫生等于主動坐實了開藥拿提成的傳言。授人以柄的 事,聰明的醫生不會這么干。
雖然,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多,但是隨著醫患沖突的加劇,出于自身安全考慮,多開檢查少開藥,會成為醫生的診療宗旨。
藥企的絕望
這就要了命了。
兩年來,醫改政策重手連連,無論是針對醫院的:藥占比限制、臨床路徑、限制輸液…..,還是直指藥品行業的:三明模式、兩票制、一票制…..,間接的、直接的打擊,一個沒落下,都落在了藥企身上。藥企被折騰的只剩半口氣。
然而,被折騰的七葷八素的藥企,即使招標價格驟降,也沒放棄,因為還抱有個希望:產品進了醫院,怎么說醫生都要用吧,離開藥企,醫生怎么過活呢?跟進 再做做工作,雖然利潤低了點,只要量上去了,總歸還算可以接受。比棄標去趟市場的水要好點,畢竟那條線不熟。不過,根據上文分析,隨著醫患沖突的加劇,醫 生出于自保,肯定會多開檢查少開藥。
藥品太敏感,會給自身安全帶來隱患,無論藥商給多少費用,醫生都會衡量下孰重孰輕,再說,醫生創收的方法又不止這一個。況且,經過砍價后的產品,空間減小,也給不了太多的費用。由此可見,即使用盡渾身解數,讓醫生冒著危險去大量開藥,挺難的。
文章鏈接:中國制藥網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53912.html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