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6/6 0:00:00 來源:
未知
在吉林,一株人參成就460億元產業——
5月26日,一場中藥材大品種專家咨詢會在綿陽舉行,話題的主角是綿陽特產麥冬。但專家們的點評中,總是繞不開人參這個“參照物”。
“2015年吉林省僅人參一種藥材,總產值就達到460多億元,到2020年的目標是1000億元!”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說,“麥冬的保健功效那么多,但沒有像人參一樣,凝練一個類似于‘滋補’的主攻方向,保健的路子不好走。”
尷尬的不只是麥冬。四川一共有49種道地藥材,數量位居全國之首,但2015年中藥產業總值不過700多億元。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突破的關鍵是找到諸如吉林人參、云南三七、寧夏枸杞等的“帶頭大哥”,打響品牌,從而帶動科研、市場、種植、加工等產業鏈條。
那么,四川“人參”該如何煉成?
本報記者 祖明遠
第一招:拓寬應用領域,培育重點品牌
因為地理氣候條件優越,四川中藥材資源品種達到5000余種,是當之無愧的中藥大省,許多知名中藥企業都在四川設有種植基地、加工廠。遺憾的是,其中卻沒有一個能打響四川中藥品牌的拳頭品種。
問題出在哪里?在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處副處長尹莉看來,四川藥材品種雖多,類似人參這樣“藥食兩用”的品種卻不多,應用領域較窄,對應的產業規模難以擴大。
吉林人參產業就是憑借2011年人參“藥食同源”試點獲批踏上拐點:人參可作為食品生產原料制成軟糖、餅干、飲品等產品,受此帶動,吉林人參種植面積、加工企業均大幅增長,如今已形成功能性產品、飲料、化妝品、日用品等四大系列,2015年產值超過460億元。
近期,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也將啟動全省道地藥材、民族藥大品種篩選,首批計劃選擇8種藥材進行重點品牌打造,而綿陽是行動最積極的市州之一。綿陽三臺特產麥冬,兼具藥用和保健效果,被當地視為“種子選手”。
為此,綿陽專程邀請國內中藥領域的知名專家把脈,希望到2025年將其打造為產值500億元的產業。
第二招:完善后續環節,強化科研力量
要壯大中藥產業,除了品種的選擇外,還需要一系列后續環節的支持。而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眼里,“四川中藥產業要崛起,科研最關鍵。”
以三七為例。30多年前,云南和廣西平分國內三七藥材種植市場,但隨著云南成立文山三七研究所,一些三七種植的新技術、新方法開始在云南推廣,形成健康的產業鏈條。到本世紀初,云南種植產量已占據國內三七市場的95%。
據了解,四川省今年將上馬189個中醫藥科研課題,總資金達1600萬元,相當于過去兩年的總和。而在綿陽,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綿陽 農科院等科研機構,近年已經研發出了兩個麥冬新品種,帶動全市種植面積0.33萬公頃,吸引30多家藥企前來合作,初步形成了科研、種植、加工的產業鏈。 近期,四川省中醫藥高等??茖W校也將加入進來,在專項人才培養、品種研發等領域參與合作。
科研還能為藥材質量這一產業生命線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陳士林牽頭的團隊創立了一種中藥材DNA條形碼鑒定新技術,通過提取藥材的DNA片段,建立 鑒定真偽藥材的數據庫,可以快速識別藥材的真偽。目前,包括天士力、王老吉、四川新荷花藥業等過百家企業采用這種技術。“今天參加活動的多家四川企業都表 達了合作意向。”陳士林說。在他看來,保證藥材質量是中藥產業成熟的必然階段和前提條件,“一旦出了問題,是用多大力氣都沒法彌補的。”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