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6/27 0:00:00 來源:
未知
今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廣東藥學院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校長郭姣表示,這是學校厚積薄發、久久為功的結果,是學校從規模發展的量變向內涵發展的質變的根本體現,更是學校綜合實力的跨越式提升。
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藥學類大學排名,廣東藥科大學在全國195所同類學校中排名第18位,在廣東高校中位列第二。這所培養了6萬多名畢業生,被譽為“醫藥企業家搖籃”和“公共衛生領域黃埔軍校”的高等藥科學府,已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
展望未來,郭姣表示,廣東藥科大學將繼續圍繞廣東醫藥產業發展的需要,主動融入區域創新體系,以多元合作驅動醫藥產業發展。并深耕嶺南醫藥資源,打造南藥全產業鏈,科研、產業并進,助力高水平藥科大學建設。
掌門人談
圍繞產業發展需要
主動融入區域創新體系
南方日報:作為華南地區唯一一所藥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如何驅動廣東醫藥產業發展?
郭姣:圍繞廣東醫藥產業發展的需要,學校主動融入區域創新體系,搭建與地方政府和醫藥行業企業進行“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構建起多元合作模式。
校地合作方面,學校先后與中山市政府合作共建華南現代中醫藥城,與佛山南海西樵鎮共建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發展試驗區。校企合作方面,先后與王老吉、白云山制藥、香雪制藥、康美藥業等20多家醫藥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早年創辦的附屬制藥廠,后來轉制為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以其為核心組建的中國中藥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市值超百億元、在香港上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除了這些內容,我還想說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于海南康芝藥業的,可以用“學校一項技術支撐一對校友夫妻創辦一間上市公司”來概括。海南康芝藥業由校友洪江游夫妻創辦,是國內唯一一家以 兒童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其產品尼美舒利顆粒劑在全國同類產品與兒童解熱鎮痛類產品中銷量第一。而尼美舒利顆粒劑正是由我們學校陳燕忠教授團隊和康芝合作 研發。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抗病毒口服液的,雖然抗病毒口服液已為千家萬戶知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家并無統一的抗病毒口服液質量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2005年至2010年,我們學校林華慶教授研究團隊與香雪制藥共同研究抗病毒口服液國家質量標準,最終收錄于《中國藥典》作為國內統一標準。這不僅大大 提升國內幾十家企業的產品標準,還使以該產品為核心的香雪制藥成功上市,現市值90多億元。
深耕嶺南醫藥資源
打造南藥全產業鏈
南方日報:今年3月成功更名,廣東藥科大學站在新的起點,如何把握機遇、發揮特色優勢?
郭姣:用一句話來概括,深耕嶺南醫藥資源,打造南藥全產業鏈。
嶺南地區藥用植物在4500種以上,占全國藥用資源種類的36%。同時,南海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海區之一,是藥物篩選和開發的寶 庫。作為位于南嶺以南、南海之濱的唯一高等藥科學府,廣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充分利用嶺南特色中藥資源和南海海洋生物資源進行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
目前,學校已經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合作共建了全國第一個中藥資源學院,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中藥資源中心主任黃璐琦院士擔任院長。依托該學 院,學校與連南瑤族自治縣共建“廣東民族醫藥健康產業基地”,打造南藥資源保護與種植基地,促進中藥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同時吸引了廣東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投 資2000余萬元,帶動當地1000多家農戶參與種植中草藥,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推動了區域經濟和民族健康產業發展。
學校新成立了生物資源與創新藥物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藥學院、中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等相關研究機構的技術和條件,以嶺南藥用植物和南海生物為源泉,以協同創新模式加強對天然生物藥物和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包括成藥基因和成藥蛋白的篩選與開發。
南方日報:我們了解到學校還將協同創新的合作對象延伸到國際。
郭姣:是的,我們與劍橋大學等機構合作,建立中英生物資源與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國際合作創新平臺,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致力于嶺南特色生物資源利用與創新藥物研究。
今年,我們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獲批建立廣東省代謝病中西醫結合防治國際合作基地,學校聘請利物浦大學Jeremy Turnbull為兼職教授,有效整合國內國際創新資源,以“項目—人才—基地”合作模式共同開展糖脂代謝病合作研究與人才培養。
依托大學智庫、政府行政資源,雙向推動孵化
南方日報:推進協同創新,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廣東藥科大學在這方面有什么經驗?
郭姣:早在2009年,學校就與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合作,給校內提供1萬多平方米場地,在國內較早共建具有獨立法人的校地協同創新平臺——廣州大學城健 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2014年,該基地被批準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全國唯一建在校園內的以生物醫藥為主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我們的孵化基地形成了“一新四高”特色。“一新”是指模式創新,基地采用公司化運營,建在校園內是依托大學的人才、科技創新資源,依托政府行政資源,共同為孵化基地提供強力支撐,雙向推動。
“四高”是指高端人才聚集,高新技術聚集,高投資聚集和高產出?;匚?#8220;千人計劃”、海歸、教授、大學生等高端人才落戶創新創業,聚集了基因測試(廣 州華大基因公司)、基因藥物研究(新百泰生物科技公司)、生物農業(女媧肥業)等行業,研發企業和創投基金注冊資本達29億元。
據悉,該基地累計引進了120多家科技創新企業,基地企業連續兩年總營收超過3億元;申請知識產權177項,獲得授權71項,專利43項,上市產品達60多個。其中,廣州女媧肥業有限公司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
南方日報: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探索?
郭姣:作為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學校以“432”培養模式全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已經搭建了具有廣藥特色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就業和實訓 四大平臺:國家級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生物醫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四大平臺 為廣大在校生及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優良的學習和鍛煉機會。
學校構建了三大體系: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創業運行保障體系,三大體系從課程設置、實踐平臺的打造到各類保障措施,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軟件及硬件保障。
學校出臺相應政策,設立創業基金,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落腳點,成立了“廣東藥科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建立了“廣東藥科大學創業谷”。通過創新創業 教育學院協調開展全校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創業谷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創業團隊的項目落地或與外界企事業單位對接成型,為大學生的創業 項目從萌芽到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
牛校亮點
首個世界性代謝病
學會落戶學校
郭姣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潛心中西醫結合防治糖脂代謝紊亂相關重大疾病理論與防治策略創新、藥物研發、平臺建設等近30年,成績顯著。
郭姣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發現,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共同的核心病機,首次明確系統提出“糖脂代謝病 (GLMD)”理論及綜合一體化治療策略,將此類疾病整體認識,一體化防控。首提“樞紐肝代謝穩態調節系統”和“調肝啟樞化濁法”。臨床研究證明,調肝啟 樞化濁法相關方藥,總有效率顯著提高達90%,藥占比下降12%。創立GLMD綜合一體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建成國家綜合性醫院中醫藥臨床示范基地,成 果在多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
創新理論被國家規劃教材《中醫藥學概論》和《健康管理學》收錄,核心論文發表在傳統醫學領域前沿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gy,并得到中西醫界及國際同行的一致認可,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醫藥界首個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等。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 產權創新中藥10余個,獲歐美專利2項,國內18項。如研發的貞術調脂膠囊,藥效媲美貝特、他汀類等化藥,克服了化藥肝腎損害、停藥后反彈,及中藥物質基 礎與作用機制不清之弊,實現綜合療效更優,安全性高的突破。
去年12月,世界中聯代謝病專業委員會成立,郭姣被推選擔任會長。該學會以廣東藥科大學為主任委員單位,是首個落戶廣東的世界性代謝病學會,標志著廣東在代謝病綜合防控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哪里有藥
哪里就有廣藥人
廣藥建校50多年來共培養了6萬多名畢業生,學生以“厚基礎、善思維、強能力”而廣受醫藥企業和衛生單位的好評,成為支撐廣東、海南醫藥產業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哪里有藥,哪里就有廣藥人”是最形象的表述。
廣州醫藥集團總經理陳矛、天心藥業董事長陳昆南、海南康芝藥業董事長洪江游、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梁錫輝……他們都畢業于廣藥——醫藥企業家的搖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省醫藥行業技術和管理骨干中廣藥畢業生占60%以上,在全省586家民營醫藥生產企業中,廣藥畢業生創辦和參與創辦的有367家,該校已名副其實地成為廣東省高級應用型藥學人才的搖籃,支撐了廣東醫藥行業的半壁江山。
而在省外,香港藥學會會長鄭陳佩華、香港中藥學會會長徐錦全等均為廣藥校友。
廣藥還被譽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黃埔軍校”——在廣東公共衛生機構中,該校畢業生約占人員總數的28%,占領導班子成員總數的34%。
據介紹,2003年廣東省表彰的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中,廣藥有196名校友受到表彰,其中榮立一等功的13人、榮立二等功的43人??箵?#8220;非典”功臣, 榮獲一等功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廣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杜琳;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獲得者林錦炎等人是杰出代表。
中藥渣當“清道夫”
有效緩解水污染
中藥渣也能改善流溪河水質。廣藥創行團隊的學生通過利用廢棄的中藥渣幫助菇農改良種植方法,有效緩解了草菇種植廢水污染的問題。以此為基礎成立的“掌上名菇”項目在2016普萊克斯-創行青年綠色公益項目比賽中獲大賽亞軍。
2013年10月,一篇名為《污染流溪河,草菇猛于豬》的媒體報道指出,草菇生產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危害比養豬業更大。報道引起了廣藥創行團隊陶永杰、張穎函等人的關注。
他們調研發現,廣州市草菇日產量高達30噸。菇農使用石灰泡制廢棉法種植草菇,生產過程中大量夾雜著石灰的廢水匯入流溪河,對當地造成了環境污染,許多中小型菇場因無力解決污染問題而被迫關閉。
同學們發現,可以嘗試通過在培養基中加入中藥渣代替部分廢棉,從而減少石灰的用量。他們開始設計實驗方案,使用中藥渣模擬栽培草菇實驗。數據表明,使用中藥渣種植草菇后成本下降了23.1%,而且由于中藥渣的應用,使得石灰使用量減少了85%。
目前,該技術已在菇農中推廣,菇場排放的水質明顯改善,達到三類灌溉水的標準。
近年來,廣藥學子發揮醫藥技術專長,憑借苦藥良渣(利用中藥企業廢棄中藥渣轉化為優質有機肥)、尋蹤沼跡(在畜禽養殖場沼渣沼液中加入菌種發酵成優質有機 肥)等綠色環保項目接連在挑戰杯、創行世界杯等大賽取得優異成績。據統計,近五年來,廣藥共有600余名學生在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領域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 勵169項。
招生看點
看點1.藥學等熱門專業大幅擴招
今年廣藥傳統優勢專業及熱門專業均有較大幅度的擴招。其中,藥學專業從120人增至240人,臨床醫學專業從120人增至200人,藥物制劑、制藥工程、預防醫學、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制藥、臨床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均有一定幅度擴招。
2016年廣藥招生總計劃5030人,比去年增加2030人。理工科招生人數比去年增加約111%,達到1520人。
看點2.轉專業無校區限制
廣藥共有43個本科專業供考生選擇。學生入學后,如果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可在入學滿一學期后或在二年級下半學期,按照學校相關規定提出轉專業申請,轉專業不受校區限制。
此外,該校部分學院及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憑個人興趣愛好及成績績點進行專業分流。
看點3.優秀新生最高可獲5萬獎金
新出臺優秀新生獎學金獎勵制度,對優秀新生最高給予5萬元的獎學金獎勵。廣東的考生只要高考成績上了一本線并被我校錄取且順利入讀,即可獲得3000元或 以上的優秀新生獎學金。同時,學校有完善的“獎助貸補免”資助體系,保證每一位優秀學生得到獎勵,保證每一位學子不會因為貧困而輟學。
看點4.國際交流學習機會多
在藥學專業和工商管理類專業與國外知名院校合作,開設“3+1”本科雙學位、“3+2”本碩連讀國際班等學分互認、學位互授項目。同時,學校與美國、英 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境)外眾多知名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生可通過各種項目進行國際交流學習。
數說成績
●一年多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新增5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平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1項,在全國高校排名并 列第68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較上年增長50%,資助項目總數居全國高校第269位;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申請專利46項,獲授權37項, 申請專利同比增長21.5%。
●新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新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三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個,新增藥學、公共衛生、護理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新增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名、新時期廣東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1人、引進中藥創新團隊1個。
預告
你們想了解的,我們都幫忙問。28日15時,由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主辦,南方日報“上學了”教育微信公眾號協辦的“招生季 探牛校——2016高校招生線上咨詢會”迎來廣東藥科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徐位良,他將參加線上活動,發布招生信息、接受考生家長提問。歡迎關注“南方+” 客戶端、“上學了”教育微信公眾號,并踴躍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