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6/28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日,
河北、
廣東、
上海地 方主管部門先后向國內三家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第三方平臺發出“叫停令”,試點兩年的B2C網上藥店產業再遇寒意。而另一方面,醫藥電商一年激增164家, 其中B2B銷售占比更是達到93%。在政策不明、前途未定的情況下,探尋B2B市場似乎成為當前醫藥電商的最大機遇,B端市場規模更甚于C端市場。
在傳統藥品銷售渠道中的供應鏈關系難以被打破的大局下,B2B醫藥電商能否找到一種有效的模式切入市場,是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
遭遇“急剎車”
網上售藥正成為一個敏感話題而被擺到臺前。
近日,天貓醫藥館發送給平臺商家的一則《關于藥品類目緊急管控措施的通知》。這則《通知》顯示:天貓方面收到河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要求95095平臺商家(即天貓醫藥館商家)從即日起停止發布銷售藥品類目商品。
與此同時,1號店也發布了《1號店關于互聯網第三方平臺醫藥網上零售試點停止的說明》,稱在6月1日,已收到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達的通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停止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而試點平臺八百方也已收到“叫停”通知。
雖然在天貓醫藥館、1號店、八百方網上藥店雖然OTC還處于可交易階段,但這在一些專家看來,或許只是出于保護消費者和商家權益而設置的一個緩沖期。
醫藥電商們可能想不到,不僅網售處方藥放開遙遙無期,接連網售的監管政策也被收緊。
從2005年發跡,于2013年開始實施試點工作,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商風風雨雨走過十多個年頭。行業不僅未能突破砸錢賺吆喝的現狀,同時還承受網上賣藥所帶來質量安全難以保障和追溯的質疑。
據了解,首家獲得對應的《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書》A證的企業為河北慧眼醫藥科技,而這家企業于2014年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八百方、1號店則分別于2014年2月、6月獲得相應證書。
知情人士也表示,三家醫藥電商平臺網上售藥的試點工作早應于去年到期,但考慮試點效果遲遲沒有執行,此次被叫停或許是國家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對行業做出規范,當然也可能意味著,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售藥業務遭遇 “急剎車”。
國藥控股一位研究員向記者表示,B2C醫藥電商本來就面臨著業務模式不清晰,之后三個試點平臺被叫停,再加上“互聯網+處方藥”的政策壁壘,這些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瓶頸。
“藍海”見紅
幾年前,醫藥電商被視為一片藍海,備受各路企業和資本青睞。
縱觀近幾年醫藥電商子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3年開始,國內醫藥電商關注度開始提高,2014年醫藥電商投融資數量增長了3倍。網上藥店數量也不斷增加,目前行業內參與者眾多,市場競爭加劇。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累計有517家企業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與上年相比增加164家。2015年,據藥品流通行 業系統不完全統計,醫藥電商銷售規模已達476億元,其中B2B為444億元,銷售占比93%;B2C為32億元,銷售占比6.7%。
B2C藥品銷售額占整個醫藥電商的比重仍處于低位,未來或仍有發展空間。
據悉,2015年醫藥B2C電商交易額增速高于醫藥市場10.2%的整體增速,但保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仍然是主力,相比醫藥商品銷售16613億元的總額來說,網絡銷售額占比不到1%,醫藥電商的賣藥屬性依然不足。而2014年美國、日本和歐洲藥品網絡銷售額分別占整體藥品零售規模30%、17%和23%。這樣看來,國內不到1%的比例增長空間巨大。
但也有專家表示,受處方藥占整個藥品市場超過八成的限制,處方藥政策禁令難開,短期內醫藥電商發展空間有限。
據了解,2014年5月2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
時隔兩年,網售處方藥政策放開并無進展,也沒有落地的時間表。
北京鼎 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則向媒體表示,網售處方藥政策放開,必須先解決四個問題:首先,確定藥品的目錄清單,撇除掉毒麻、注射類等藥品、真正能夠網上售賣 的品種并不多;其次,互聯網藥品零售監管制度的確立;第三,建立符合國家GSP標準的物流配送體系,目前國內只有七樂康獲批醫藥B2C物流牌照,尚處于試 點階段;最后,責任界定,網售藥品一旦出問題,必須明確各方責任劃分。
模式破局
如火如荼的醫藥電商,突然被潑了盆冷水。
試點暫停后,天貓醫藥館和其他兩大平臺只剩下《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和A證,不可直接在平臺上交易。而擁有B2C牌照的藥店將不能在第三方平臺賣藥,只能自建網。對諸多C證持有企業來講,能節省自建和運維網站的巨大成本。
茫然無措之下,醫藥電商紛紛開始謀“后路”。看到國家食藥監總局對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業務開放態度的搖擺不定,開展B2B業務對于醫藥電商來說似乎更為穩定。
據悉,京東醫藥B2B業務已經正式上線,而類似于互聯網藥品B2B服務平臺的藥品終端網獲得融資等利好消息也不斷傳來。雖然線上B2B業務在醫藥電商市場的份額占比不小,但相較于萬億元級規模的醫藥市場來說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京東方面就表示,通過與上海醫藥(601607,股吧)集團(以下簡稱“上藥集團”)合作,雙方正在摸索醫藥產業企業與電商企業成功對接的模式。如在處方藥電子商務領域開展排他獨家的合作形式,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雙方將互享各自與處方藥電子商務業務相關的數據及資源。
此舉,有業內人士也指出,接入B2B業務不論對醫藥電商還是傳統藥店來說,也是對醫藥O2O布局的未雨綢繆。正如其他行業一樣,轉型O2O被不少企業視為“救命稻草”。
但到目前為止,O2O營利模式的不穩定性,同樣也是行業發展的瓶頸。如此前的送藥360、藥直達等O2O平臺均主打“快速送藥”,因融資失敗導致業務暫停,則給這種單純扮演快遞角色、解決送藥問題的模式打上了問號。
而此次京東與上藥集團合作,可以視為打破傳統藥品供應鏈渠道的一種典型模式,但能否成功撬動下游市場,還有待于日后對接的銷售終端規模和藥品供應的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