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26 0:00:00 來源:
未知
科學中醫九章
無論是神農嘗百草,還是李時珍著醫書,對中醫藥的發掘起源于人們對延續生命的渴求,故而本草中的上品,總是滋補養生之藥。青春易逝,年華易老,自古以來, 國人對于生命質量與長度的追求從未間斷。從“治已病”到“治未病”,中藥調理養生的理念也漸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留住年華、防病于未然的瑰寶。
當代中國“治未病”的翹楚在廣東。2007年3月29日,廣東省中醫院成立了全國首家“治未病中心”;2012年,廣東省中醫院成為“國家中醫預防保健重 點??茀f作組”牽頭單位;2012年,廣東省中醫院成為首個國家“治未病”研究基地……日前,廣東省中醫“治未病”工作現場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 全國首個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省,2014年以來,廣東省省級中醫藥專項資金共投入8100多萬元發展“治未病”服務。
不久前公布的《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其中,重點提到要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升醫療機構治未病能力,拓展治未病 服務領域。到2020年,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立治未病科,30%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提供治未病服務,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50%的村衛 生室開展中醫健康干預服務。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盧慧
關注身體里的“不和諧”信號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突然間睡眠變得不好了,突然間感冒了,突然間腸胃變得敏感了,然而到醫院體檢,卻又查不出什么疾病來?;蛘哐獕骸?血糖偶爾會出現指標異常,但休息好了或者改變一下生活作息,指標又回到正常范疇,讓人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壓、糖尿病。
“疾病有很明確的診斷標準,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不能診斷為疾病,但身體發出‘不和諧’的信號,說明人們處于疾病前狀態,這時候就要干預和防控,這就是治未病。”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說。
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不僅擅長治病,更能夠預防疾病??梢?,中醫歷來強調以預 防為本,防治并重。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如何治未病呢?楊志敏認為,要從人體狀態的偏頗性著手。“人有偏熱、偏寒、偏濕的偏頗態,自然界也有偏頗態,例如羊肉偏溫、雪梨偏潤等。”楊志敏說,利用 自然界有偏性的動物、植物來糾正人體的偏性,這就是“以偏糾偏”。當然,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將時間和空間對人體的影響都考慮進去,譬如秋季偏燥、夏季偏 熱、冬季偏寒,以及地域性對人的影響,總的來說,治未病方案的變化無窮無盡,充分體現了個案的個性化。
楊志敏透露,目前,正在做一個治未病相關的新課題,即給一個人不同節氣的干預,希望他提升適應自然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11條健康標準中,也有人適應自然的能力這一條”。
構建“治未病”服務網絡惠及更多百姓
“治未病”是中醫的生命觀、健康觀和疾病觀的集中體現,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制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
當代中國“治未病”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以廣東省為例,截至目前,全省建立了2個省級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院均成立“治未病” 科。2015年,全省“治未病”科(中心)服務總人次超過1000萬,建立中醫健康管理電子檔案總人數達1200多萬,全省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 理服務率和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分別達到40.8%和42.41%。
“讓更多百姓受惠于‘治未病’,需要構建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楊志敏說,這其中,首先要構建服務模式的標準,即一個人來到醫院,治未病能提供什么樣 的服務。其次,是構建服務網絡的標準,目前,廣東省醫藥局成立廣東省治未病指導中心,由兩家醫院牽頭做規范、做標準、做指南、做培訓,包括參與十幾項治未 病“國標”的制定,然后與地市級醫療機構、社區基層構建幾級網絡的輻射關系,從而形成服務網絡。
“治未病”的理念要落實到基層去,方法和技術要普及到老百姓中間去,還有一個難點在于理論的構建。“目前治未病并沒有形成獨立的理論框架,都是散落在古籍 里面的一些思想、方法、觀點,要將它們變成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內容,需要構建一個理論體系”,楊志敏表示,這樣的理論總結挖掘對于基層來說難度很大,主要 還是由指導中心進行科研來產生規范、干預的技術,從而形成相對穩定成熟的方案。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立治未病科,30%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提供治未病服務,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50%的村衛生室開展中醫健康干預服務,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和覆蓋人群不斷擴大。
“治未病”攜手大健康產業的廣闊未來
增城白水寨有個地方可以泡溫泉,在一片風景宜人、空氣清新的山谷里,隱藏著一個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的健康療養基地——香江健康山谷。
在這里,不僅泉水屬世界級珍稀蘇打型純溫泉水,富含偏硅酸、氟、鎂等78種微量元素,還可私人定制醫療服務,包括進行全科項目醫學檢測,享受艾灸、氣化針 灸、中醫推拿、刮痧、拔罐等中醫療法,感受生物免疫治療中心服務,享受多個健康產品套餐等等。自2013年開放以來,香江健康山谷已接待游客逾萬人次。
在去年底舉行的中醫藥創新創業論壇上,廣東省中醫院與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正式簽訂專科門診合作協議。廣東省中醫院將與固生堂多家醫館進行緊密合作,發 揮公立大型中醫醫院的技術、人才、教學、師資等獨特優勢,與固生堂共建包括“治未病”在內的多個??崎T診,攜手提升基層中醫服務水平。
“治病不是每個人的需求,但健康是。”楊志敏說,目前,僅有15%的比例是患病人群,15%至20%是健康人群,65%至70%的人群處在亞健康狀態,可以說,“治未病”大有市場,大健康產業前景光明。
不過,楊志敏坦言,目前大健康產業市場規范存在漏洞,譬如缺乏基本的市場準入監控、規范監管等,“保健機構要進行資質分類,什么資質做什么事”。
值得關注的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容被寫入《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未來將加強中醫藥監督體系建設,包括完善中醫藥監督管理工作相關法 規標準,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養生保健服務、中醫醫療廣告和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等。同時,逐步開展中醫醫療服務、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中藥材、藥膳服 務及產品、中醫藥文化和健康旅游、中醫藥服務貿易、中醫藥從業人員等認證,引導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業社會團體等積極采用認證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