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9/19 0:00:00 來源:
未知
今年的市場缺乏整體性機會,大消費板塊的避風港作用凸顯。其中,繼白酒、家電之后,生物醫藥板塊有望接棒成為最后一個季度的領軍板塊。該板塊業績穩定且估值合理,是機構大佬們敢于潛入該行業的“底氣”所在
·從二季度私募的持倉情況看,部分私募機構已開始加倉生物醫藥板塊;自今年一季度至今,券商資產配置比例最高的就是化工和生物醫藥兩大板塊;投資風格一向“最長情”的社?;?,其二季度重點關注的行業也是生物醫藥
·健康產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政府的大投入,這也將是醫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的有力支撐
醫藥板塊內部各子行業的發展形勢出現了明顯分化。從各子板塊中報主營收入情況看,排在前三位的是: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生物制品,其中報營收增速中位數分別為31.79%、16.98%和16.28%
·從成長性角度看,受益于子行業景氣度高、業績增長較快且具有較高確定性的公司華蘭生物、恒瑞醫藥和長春高新值得關注;從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高和政策刺激雙重催化的角度選擇,九州通、上海醫藥和濟川藥業三只個股入選
《投資者報》研究員 金莉
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在“人造慢牛”的節奏壓制下沉悶異常。沉寂多日的生物醫藥板塊卻憑借超預期的業績表現,在年中掀起了一波結構性行情,成為近期市場中少有的幾個亮點之一。
Wind數據顯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尤其是2015年以來受到醫??刭M、醫院“藥占比”下滑等政策性因素的影響,生物醫藥行業仍保持了兩位數的業績增速。在業內看來,這一業績表現超出了市場預期,也凸顯出了醫藥板塊較強的防御性特征。
而從二季度私募持倉情況看,一些機構已經開始加倉生物醫藥個股。據私募人士透露,增持醫藥板塊的依據在于,該行業基本面正在發生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重大變化,部分龍頭上市公司再度進入買入區間。
這或許意味著,在今年市場輪炒大消費品類的背景下,繼白酒、家電之后,具備業績支撐的生物醫藥板塊有望接棒,成為下半年大消費概念的領漲板塊。
私募重倉潛入
A股市場上,私募大佬們的持倉動向一直被視為市場炒作的“風向標”。從二季度私募的持倉情況看,部分私募機構已開始加倉生物醫藥板塊。
私募持倉數據顯示,盡管二季度其重倉板塊的持股總市值有所下降,但其中集中度最高的6個行業的持股總市值卻仍在逆勢增加。這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房地產行業,緊隨其后的就是生物醫藥。
格上理財指出,二季度私募機構持有的醫藥股總市值為458億元,占其4709億元持股總市值的近10%。醫藥板塊躍升成為私募持股集中度第二的行業,相比今年一季度的第四位又上升了兩個位次。
據統計,二季度中共有173家私募機構及私募基金重倉持有醫藥板塊股票。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私募機構。譬如,趙丹陽的“赤子之心”成長和價值兩只產品,在今年一季度進入東阿阿膠前十大股東后,二季度又分別進行增持至合計持股911萬股,近期其持有該股的市值已經超過5億元;裘國根的重陽投資仍在堅守云南白藥,對其持股市值達到了14.77億元;淡水泉持有的復星醫藥、天士力合計持股市值達到9.91億元;還有高瓴資本持有的恒瑞醫藥市值高達8億元,星石投資持有2.35億的華海藥業,混沌投資持有的是貴州百靈,前海旗隆持有濟民制藥、九州藥業。
此外,諸如博道投資、易鑫安資產等私募,分別都重倉持有3只醫藥股,其中博道投資旗下持有包括海王生物、南京醫藥、益豐藥房,易鑫安資管持有的則是富祥股份、鷺燕醫藥、司太立三只醫藥次新股。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基金后續至少還有10%的加倉空間來增持生物醫藥行業個股。
看好醫藥板塊下一階段行情的不只是私募大佬,券商、社保等機構對該板塊也是青睞有加。
自今年一季度至今,券商資產配置比例最高的就是化工和生物醫藥兩大板塊。投資風格一向“最長情”的社保基金,其二季度重點關注的行業也是生物醫藥。其二季度重倉持有的醫藥股包括了國藥一致、片仔癀、通化東寶等47只個股,累計持倉高達119.69億元。其中,社保持股時間最長的是華東醫藥,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該股被社保持倉時長已超過8年,個股漲幅也超過6倍。
相比之下,對醫藥板塊熱度有所降低的要數公募基金了。雖然公募基金二季度持倉中對醫藥行業的配置比重也達到了10%,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在2016年 之前,基金對于醫藥行業的配置很少低于15%。當前如果剔除醫藥基金的持股占比,公募基金對于醫藥股的配置比重在7%左右,明顯低于歷史平均持倉水平。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未來公募基金對醫藥股的配置有望從低配轉至增配,這反而會成為市場看好生物醫藥板塊后續走勢的一項重要因素。
個股方面,根據公募基金現有持倉市值數據,該類機構重倉持有的恒瑞醫藥、通化東寶、樂普醫療、華東醫藥、康美藥業和爾康制藥6只個股進入了公募基金持倉市值前50的行列。
基本面企穩
在業內人士看來,生物醫藥板塊業績穩定且估值合理,是機構大佬們敢于潛入該行業的“底氣”所在。
國家統計局的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醫藥制造業實現收入1.52萬億元,同比增長9.97%;實現利潤總額1573億元,同比增長13.81%。這是該行業收入增速自2012年出現下滑趨勢后首次出現企穩回升,利潤端情況略好于收入端。
相關上市公司的中報數據也印證了醫藥行業的這一增長態勢。Wind數據顯示,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有20個行業中報實現營收正增長,其中11個行 業營收增速超過10%,醫藥生物行業以15%的增長在28個行業中排名第8位。凈利潤增長方面,醫藥板塊的整體增速也達到了17%。
在券商研究人士看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尤其是2015年以來受到醫保控費、醫院“藥占比”下滑等政策性因素的影響,醫藥行業仍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速,這一業績表現超出了市場預期,也印證了此前市場對醫藥行業二季度基本面企穩回暖、行業出現供需拐點的判斷。
國聯證券指出,盡管在政策影響下,醫藥行業收入增速放緩,但其盈利能力卻能保持穩定,也說明醫藥行業的賺錢效應還是很明顯的。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近年來不少房地產業、服務行業等傳統行業企業都有意轉型為醫藥企業。
而從估值角度看,截至8月31日,醫藥板塊估值為43倍,對比除金融板塊之外的全部A股,其估值溢價率為32.57%,處于歷史相對低位。
業內預計,隨著藥審改革帶來的行業陣痛逐步褪去以及后續行業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醫藥行業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將持續涌現,板塊下半年有望迎來一波預期修復行情。
興業證券指出,從市場橫向比較角度看,今年年初以來,白酒、食品和家電等大消費類品種都出現了大幅上漲。相比之下,醫藥板塊業績并不遜色,且長期增長邏輯更為確定,今年以來的漲幅卻遠低于前述品種。在此情況下,提前跟蹤布局部分優質消費屬性醫藥股將是一種前瞻性策略。
短期看,支持剛需??扑幍刃袠I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公募基金二季度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水平較低等因素,都使得醫藥板塊在下半年具有突出的行業比較優勢。
而從“健康中國”戰略升級的產業發展大背景下看,2007年我國醫療衛生支出在GDP中的占比為4.3%,至2014年該比例提升至5.6%。考慮到 發達國家這一占比普遍超過10%,我國醫療健康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的政策導向下,我國健康產 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政府的大投入,這也將是醫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的一大支撐。
子板塊分化加劇
伴隨著近年來行業的持續調整,醫藥板塊內部各子行業的發展形勢也出現了明顯分化。眼下,這種分化已經成為研究醫藥行業投資機會時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考量因素。
《投資者報》研究員發現,當前無論是醫藥各子板塊的營收、利潤增速等財務指標,還是估值水平以及股價表現都反映出了這種分化加劇的局面。
從各子板塊中報主營收入情況看,排在前三位的是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生物制品,其中報營收增速中位數分別為31.79%、16.98%和16.28%。相比之下,中藥和原料藥板塊的營收增速則只有個位數的增長。
凈利潤方面,醫療服務板塊的增速仍然高居榜首,其凈利潤增速的中位數達到24.53%。接下來依次是:化學原料藥(23.97%)、生物制品 (18.35%)、化學制劑(16.92%)、醫療器械(13.13%),中藥和醫藥商業的凈利潤增速則分別為12.19%和11.44%。
業績的顯著分化也造成了股價漲幅的分化。在今年7、8月醫藥行業的這一波行情中,醫療服務、血制品、CRO、創新藥等子板塊明顯受資金青睞。
相應地,這種分化也延續到了各子板塊的市盈率水平方面。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化學原料藥等的估值均高于行業平均43倍PE的水平,普遍在 50倍以上。其中,醫療服務板塊估值仍最高,為91倍;醫療器械板塊在71 倍;生物制品板塊為59倍。相比之下,中藥等子板塊由于受到醫??刭M的影響利潤增速明顯下滑,估值也相對較低,在30倍左右。
對于上述種種分化現象,業內分析,醫療服務板塊憑借快速內生增長與頻繁并購,得以延續業績和估值的強勢;化學原料藥因維生素等產品提價也增長顯著;生 物制品中血制品因提價與投漿量上升也有較好表現;而疫苗板塊因為受山東疫苗案的影響季度有較大降幅;化學制劑增長略有下降但總體穩定;而中藥和醫藥商業板 塊則增長乏力,市場給予這兩個子板塊的估值自然也較低。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近年來國家對醫藥行業調控的政策思路看,調控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推動藥品的“供給側改革”。而這種改革必將帶來大浪淘沙式的行業洗牌——其中落后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受政策支持的板塊和規范運營的企業將會在優化行業結構的過程中受益。
有私募人士指出,隨著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拉開序幕,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醫藥行業都會呈現強者恒強的格局,而部分龍頭上市公司將再度進入買入區間。
兩條主線選龍頭
在經歷了7月份的板塊整體性反彈和8月份的中報行情之后,當前醫藥板塊正在迎來個股分化和政策變局的新階段。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布局醫藥板塊時,可以從“高成長性”和“政策催化”兩條主線來綜合考量選股。
第一條主線,即是從成長性角度,選擇受益于子行業景氣度高、業績增長較快且具有較高確定性的公司股票。該類個股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同時也具備估值切換的向上空間。
從這個維度,《投資者報》研究員篩選出了華蘭生物、恒瑞醫藥、長春高新三只個股,這些個股也是創新藥及競爭格局較好的特色藥類的主要代表。
其中,華蘭生物屬于血液制品龍頭企業。從細分板塊看,其所屬的血制品行業由于漿量的增長和產品提價的因素繼續保持高景氣度,在藥品普遍降價的背景下,血制品的逆市提價為公司帶來了較高的業績增速。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其中血制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33%。業內人士預計,下半年血制品內生收入增速將 高達接近50%,而華蘭生物下半年業績大概率將進一步加速,從而驅動全年扣非凈利潤增長達到40%。該公司當前40倍左右的PE水平尚低于行業平均估值, 因而預計未來將有較大的估值提升空間。
恒瑞醫藥是化學制劑的龍頭企業。其重磅新藥上市以及國際化戰略步入收獲期,都將為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提供強勁動力。業績方面,恒瑞醫藥在2015年度 凈利潤增長43%后,今年中期凈利潤又出現了24%的增長,屬于業績穩定高增長的個股類型。當前該股估值水平為38倍PE,也低于行業平均估值水平。
長春高新是生物制藥板塊的龍頭企業,旗下子公司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為公司未來主要高增長驅動力。公司的重組促卵泡激素2015年獲批上市,相比國外進 口產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目前已經完成天津、上海、廣東等地的招標工作,也將成為未來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二驅動力。今年中報該公司凈利潤增速為23%,當 前市盈率為40倍左右,處于合理估值區間。
第二條主線則是從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高和政策刺激雙重催化的角度選擇標的個股。從這個維度,為投資者篩選出的是九州通、上海醫藥和濟川藥業三只個股。此類個股也是醫療體制改革和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受益個股。
其中,九州通醫藥板塊最大的民營商業企業,不僅業績增長提速,業務豐富度也在提升。今年中期實現了超預期的業績增長,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36%。
尤其是在“兩票制”、“營改增”政策促進行業集中度提升中,九州通將成為流通行業整合的重要受益者。業內預計,公司2016年、2017年、2018 年的凈利潤為9.0億元、11.8億元、15.3億元,對應PE為36倍、28倍、21倍。考慮到公司業績有望在未來幾年維持高增長,則當前股價處于上市 以來的估值底部區間。
上海醫藥是醫藥“分銷+零售”的龍頭國企公司。該公司醫藥分銷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增速繼續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且下半年存在進一步提速的可能。此 外,醞釀已久的醫藥行業國企改革也值得期待。公司披露的2016 年中報實現13%的凈利潤增長,當前估值為16倍PE左右,是典型的低估值、穩健增長型公司。
濟川藥業是兒童用藥龍頭公司,也將是新醫保目錄調整的潛在受益品種,將受益于二胎政策和兒童藥優先審評等政策。今年中期該公司取得了33%的凈利潤增長,市盈率卻僅有27倍,也屬于擁有較高安全邊際的高增長、低估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