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9/23 0:00:00 來源:
未知
坐著輪椅、拄著拐杖,昨日上午,住在五里墩附近的許多居民都來到了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民間醫藥特色診療中心。中國著名針灸學派黃帝內針掌舵人楊真海,帶著三十名弟子在這里進行治療活動,吸引了數百居民前來就診。而以往,要尋得這樣的名醫,居民還找不到頭緒呢。
民間醫藥技術專長人員多在基層
9月22日上午,43歲的陳先生坐在椅子上,右手到胳膊上都扎上了銀針。2014年患了腦出血,致使左側身體偏癱,這幾年一直尋醫問藥,“前幾天聽朋友說楊先生來這邊坐診,我趕緊預約了個號。”陳先生說。
據了解,在民間,有不少這樣的老中醫,頗有技術,卻因為沒有行醫資格證,診療行為受限,一些獨特的方藥和技術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傳承。
“我們曾經花了3年多的時間,走遍全省17個地市105個縣區,走訪了近千名民間中醫,發現很多都沒有行醫資格。”9月22日上午,安徽中醫藥 大學副校長李澤庚向記者介紹,2011年,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發起,安徽中醫藥大學的100多名師生實施的《安徽省民間醫藥暨民間中醫醫療機構基本現狀現 場調查報告》顯示,近千名民間中醫里,雖然很多都沒有行醫資格,但是擁有真材實料的方藥和技術多達846個。
“民間醫藥技術專長人員,多數在基層,他們或是祖傳或是自研,在某些方面確有特殊的技術。特別是散在民間的非正式醫生或對醫藥學極為愛好者,沒有執照,不敢無證行醫,但還源源不斷的有病人上門求醫,因此又存在實際上的醫療行為。”李澤庚說到了民間中醫的困境。
特色診療中心獲省衛計委批準
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何光遠說,為了給這樣的老中醫展示自己的機會,更好地服務百姓,傳承發揚技術,今年的5月26日,省衛計委批準該院組建安徽省民間醫藥特色診療中心,面向全社會開展中醫藥特色診療服務。
“我們邀請了這些具有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特別是沒有相應的行醫資質的人員,使其在醫療機構特定區域內合法行醫,發揮民間傳統醫藥特色,更好的服務群眾。”
診療中心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民間中醫都可以到安徽省民間醫藥特色診療中心行醫。診療中心實行嚴格的準入招錄制度。
何光遠介紹,在這里行醫的民間中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在傳統醫藥某一個專業領域具有專長,臨床療效確切,并得到當地居民認可,而且還從事該專業領域工作十年以上。此外,還必須進行資格審查、臨床技能考核、群眾評議等多個環節。
“臨床技能考核,主要通過從專家庫里隨即抽取不少于3位相應或者相近專業的專家,采取模擬臨床的方式,對申請人實際操作能力,診治能力以及治療方法、技術、用藥的安全性等進行考核。”
據介紹,全省共有800余名民間中醫,外省共有200余名民間中醫申請加入安徽省民間醫藥特色診療中心。在此行醫期間的診療費、醫藥費等,也將參照物價部門的相關標準嚴格執行。晨報記者張琳琳通訊員許建軍余娜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