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0/25 0:00:00 來源:
未知
常住人口60萬,僅醫藥產業就要做1000億元“大生意”,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就是這么豪邁!截至目前,渤海新區已累計承接京津項目超過200 個、總投資突破2000億元。記者獲悉,渤海新區已啟動了總投資646億元的242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讓滄州渤海新區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點工業 園區“輕裝上陣”。
188萬畝“熱土”待開發
打造完善工業配套體系
“土地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面對記者,滄州 市渤海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強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土地的確讓渤海新區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作為我國東部沿海面積最大的開發區,渤海新區 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比深圳特區大408平方公里,比上海浦東新區大1190平方公里,比相鄰的天津濱海新區大130平方公里。
渤海新區內擁有80萬畝建設用地和108萬畝的未利用地。其中,北京企業入駐最多的生物醫藥產業園處于渤海新區核心區內,在建園區占地4600畝,全部為建設用地。
巨 量土地只是發展的基礎,渤海新區計劃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建立完善的工業配套體系。渤海新區負責人介紹,該區現已初步構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裝備、港口物流 等傳統產業為基礎,以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其中,石油化工產業具備15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
先后獲批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中國物流實驗基地等多元政策支持,為入區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特別是北京遷入的生物醫藥產業,將擁有完善的工業上下游、環境保護等配套,生產成本也可大幅降低。
臨海臨鐵交通四通八達
滄州企業有望“自貿”
上周剛剛簽約落戶的石家莊四藥,決定投資40億元建設醫藥工業園。據記者了解,除北京企業外,入園的津冀藥企已達到16家。為何如此多的醫藥企業青睞渤海之畔的滄州?
一 位企業負責人道破“天機”:北京、天津等京津冀核心城市對環境保護要求和限制越來越嚴格,在北京周邊200公里內的企業將越來越多地面臨環保限產、停產壓 力。而滄州渤海新區距北京220公里,剛好超出禁限范圍,但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卻十分便利,乘高鐵只要58分鐘,經高速公路也不過兩個小時,無論從時間、空 間還是產業政策上看,都是京津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
渤海新區還是我國海、公、鐵綜合立體交通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域內兩條國道、三條高速、四條鐵路密集交會。隨著石衡滄港城際鐵路、環渤海城際鐵路等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項目的加快實施,將形成更加快捷的交通物流體系。
企 業運營需要便捷的海外貿易通道。渤海新區內的黃驊港,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出海口和中西部地區陸路運距最短的出海口,被譽為亞歐大陸橋新通道橋頭堡。滄州市 負責人介紹,黃驊港已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3個萬噸級以上泊位,開通了“黃新歐”國際班列和至東南亞等國際直航航線,成為中國第一能源大港。今年吞吐量 增速持續領跑全國35個規模港口,年底可突破兩億噸,2020年將達到4億噸,集裝箱達到200萬標箱。
據透露,渤海新區正在積極爭取天津自貿區政策在該區落地。一旦獲批,將為生物醫藥等對外依存度高的高科技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進出口通道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運營成本更低,產品也將更具競爭優勢。
科研為發展儲備后勁
大學城集聚“腦力勞動者”
“我們已經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鹽堿地,而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劉強說,吸引京津冀企業入駐滄州,除了工業配套,還會有更多的生活、商業、服務業配套和智力支持。“我們將提供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為企業發展添后勁!”
安居才能樂業。園區在黃驊新城建設占地60多畝的保障性住房,為入區企業職工提供住房保障。而此前已經進駐的北京交大等院校的職工,早已將家搬到了渤海新區,享受“漁歌唱晚”的愜意生活。
渤海新區還將遷入企業職工親屬納入考慮范圍,依托園區的二、三產業優先安排。職工隨遷子女就學可享受區域內黃驊中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渤海新區附屬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此外,渤海新區還開通了由滄州高鐵站到園區的通勤車輛,為入區企業職工往返提供便利。
“不 只做生產基地”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力儲備。黃驊新城高教園區內,引入了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 院、中捷職業技術學院4所大學。這些學校設置的醫療、醫藥、管理等專業,為包括醫藥企業在內的諸多園區內企業定向培養急需的研發和專業技術人才。
在創新服務上,具有國際水準的生物醫藥孵化器年內將建成投用,生物醫藥“雙創中心”建設即將啟動。在金融支持上,渤海新區設立了產業發展投資、沿海發展投資等多只基金。
數說渤海新區
多種機遇相互疊加,諸多優勢集中轉化,渤海新區已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看中看好的熱點區域。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今年前九個 月,渤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9億元,同比增長17.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78.8億元,同比增長12.7%;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8億元,同比 增長15.7%。億元以上新開工產業項目達到155個,同比增長152%,全年將突破200個;簽約項目達到502個,同比增長361%,全年將突破 600個。
作為京冀兩地重點打造的協同發展平臺,滄州渤海新區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在短短一年多時間,簽約入駐北京藥企達66家,年內將達到80家;入園藥企累計納稅突破1400萬元,北京藥企“抱團落戶、集群轉移”在渤海新區已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