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狀況的白皮書,將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被視為中醫藥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其實早在多年前,具有獨特資源優勢的海南便已經開始了中醫藥發展的步伐。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黎藥、南藥、香藥植物種植,中醫藥健康旅游的多維探索……海南,正在開辟一條擁有獨特模式,且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中醫藥事業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馬珂 孫婧 實習生 林菁菁 12月10日中午,海口市金貿社區服務中心三樓,從寧夏來海南過冬的老人魏常樂躺在理療床上,艾香縈繞。常年肩頸痛的魏常樂一邊做著中醫理療,一邊和醫生嘮著家常。“每年冬天啊,我都在海口,除了享受這里的溫暖氣候,還要在這附近的醫院做做中醫理療,調理下身體。”魏常樂說,這幾年調理下來,身體比以前硬朗多了。 具有獨特氣候優勢的海南,在國內率先探索中醫健康旅游服務。像魏常樂一樣的客人,對中醫理療項目還有更多的期待。有資源、有優勢,卻底子薄、障礙多的海南,能否借著中醫藥發展黃金期的東風,鼓起風帆,開辟一條中醫藥發展的新航線? 中醫科成為鄉鎮衛生院風景線 如今縣級二甲以上中醫院占比7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增幅737% “老海南”可能還記得,曾經,想在海南接受中醫治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省內中醫三甲醫院唯海南省中醫院一家,而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中,幾乎看不到中醫的影子。 “2006年,國家來人檢查,看到省中醫院后,忍不住皺著眉說出了三個字—— 土小窮 。”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至今都記得,曾經6層小樓的省中醫院給國家檢查人員帶來的“震撼”。 進入“十二五”,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于2013年-2015年連續三年被作為省政府重點工作。2014年7月,經省委同意,我省在機構改革中還成立了省中醫藥管理局,進一步理順了我省的中醫藥管理體制,加強了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經過近五年的發展,目前,全省三級甲等中醫院由1家增加到4家,二級甲等中醫院由零家增加到8家,縣級中醫院中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院占70%。每萬人口中醫床位數由2.15張增加到4.08張,增幅90%。每萬人口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由1.41人增加到1.91人,增幅35%。我省中醫醫院診療量由2010年的155萬人次提高到超235萬人次,增幅51%。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更是有了大幅提升。全省3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34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同類機構總數的92%,增幅70%;244家鄉鎮衛生院中,有175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同類機構總數的72%,增幅300%;14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有118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同類機構總數的80%,增幅63%;2200家村衛生室中,1473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同類機構總數的67%,增幅737%。 12月的博鰲,已經迎來了眾多“候鳥”。“以前我們沒有開展中醫服務,其實中醫服務在基層還是很受歡迎的。”瓊海博鰲醫院院長郭康強說,中醫科業務收入目前達到全院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很多慢性病患者,更傾向于回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選擇中醫治療。”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吳明自豪地說,目前中醫科已經成為眾多鄉鎮衛生院最搶眼的風景線。 “消費2萬美元,綜合收益超8萬美元” 2015年僅三亞市就為2.6萬名國際客人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服務貿易額達到500萬美元 據了解,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更新,中醫藥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2015年,中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已達7866億元,占整個醫藥產業規模近1/3。若以涉及中醫藥的“大健康產業”來測算,其產值則可突破1萬億元,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然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尤其是中醫藥旅游健康服務業,在國內尚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 2014年4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一行在我省進行調研時稱,期待我省在健康服務業方面實現突破創新,多措并舉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探索將三亞打造成為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國際示范區。 2015年,我省將醫療健康產業列為省十二大重點產業之一,并納入“多規合一”進行規劃和布局。中醫藥作為我省醫療健康產業重要部分,面對群眾日益多樣化的健康需求,越來越多的中醫藥資源得到了有效開發,一大批適應市場的新產品、新業態成為健康產業新的增長點。 省中醫藥管理局介紹,我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現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僅三亞市中醫院首創的“中醫藥國際療養游”這一健康旅游項目,從2002年至今已經接待外賓4萬余人次,并接待國外療養包機,提供高端定制健康服務。 三亞市中醫健康旅游協會會長陳小勇介紹,一套中醫健康旅游10天療程,費用約為1500美元,提供包括針灸、推拿、拔火罐、刮痧、內服中藥等多項中醫療養服務。除此之外,“高端私人定制”旅游醫療套餐的盈利更為誘人。“我們年平均接待3000人次的高端外賓,每位外賓平均的醫療消費在2萬美元,為三亞帶來的綜合效益超過8萬美元/人。”陳小勇說。 除了公立醫院外,中醫藥服務貿易在民營醫療機構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在三亞,分布于大東海、三亞灣和亞龍灣的一些民營中醫健康服務機構,也早早開展了針對國際游客的中醫療養服務。 薩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也是三亞浪琴塢美療中心副總經理。他同時也是一名中醫醫生,擅長針灸和按摩。 薩沙介紹,2002年,浪琴塢美療中心在大東海開業,至今,累計有6萬人在浪琴塢接受了中醫治療和保健服務,絕大多數以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游客為主,不少人還是常年回頭客,享受中醫療程,至少會在三亞呆上一個星期。 “中醫健康旅游讓俄羅斯游客更偏愛來三亞度假,這是三亞區別于泰國、越南等熱帶旅游城市的獨特競爭力。”薩沙認為。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僅三亞市就為2.6萬名國際客人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服務貿易額達到500萬美元。 中醫藥發展,還有幾只“攔路虎” 公立醫院沒法滿足服務對象的特定需求,民營機構可以開展的項目缺乏標準,中醫醫師比例遠低國家標準 中醫藥健康產業對于國內而言尚屬新興產業,眾多屏障仍困擾產業的發展,海南也不例外。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督察組到海南檢查中醫藥產業發展時提出,希望海南能夠先行先試,突破障礙,為全國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探路。 制度束縛: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受限 “公立醫院收費比如針灸80塊,就是80塊,不管服務的對象是誰,也沒辦法在政府指導價格目錄外滿足服務對象特需的要求,這無疑影響到了服務品質和產業收入。”省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基本醫療的公立醫院體制機制及價格受到政策限制,沒有針對中外賓客特需服務的價格體系和服務標準,特需服務總量也受到政策限制,無法滿足中外賓客快速擴大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標準缺失:說不清道不明的服務項目 “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標準需要探索和完善。”省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舉例稱,一個社會資本舉辦的機構,可以開展哪些中醫服務?這一項中醫服務怎么做才算是符合標準的?這些問題,一概缺乏標準。 “你若問衛生監督大隊,中醫可不可以開西藥,我估計沒幾個人能回答上來。”該負責人說,標準的空缺或者不明確,使得中醫藥健康服務業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管或者規范。 對此,瓊海道紀養生酒店有關負責人稱,他們就曾因為提供一些中醫養生服務,被監管人員告知部分項目不可以開展。可到底什么能開展,如果要開展該怎么做,卻沒人說得清楚。 人才緊缺:不僅缺醫生,還缺管理者 缺人才是海南中醫藥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雖然目前海南中醫提升較快,但仍不能達到國家標準。例如全省共1892名中醫類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每萬人口中醫師比例1.91人,遠低于國家3.06人的標準。 三亞市人民醫院中西醫科,每天上午是最忙的時候。每周一、三、五,是主任醫師蔡乃亮的坐診時間。切脈、詢問、開方、解釋藥理,蔡乃亮一個人忙碌著。因為沒有導診護士,他在給病人看診過程中,常常會被其他患者的追問打斷。到了下午1點之后,他才能結束上午的工作。 “中醫在綜合醫院慢慢被邊緣化了。”摘下眼鏡,蔡乃亮疲憊地揉揉眼睛。“由于中醫盈利能力不如西醫,曾經50多人的中醫團隊,近八成醫生陸續轉去了西醫科室,真正在中西醫科坐診的,加我只有3名醫生。”蔡乃亮嘆息道。 不論是公立醫院的中醫學科發展,還是民營中醫健康服務機構,都面臨人才緊缺的難題。薩沙告訴記者:“冬天游客多的時候,我們也會忙不過來,想從內地請老中醫,但這邊的薪資很難對他們產生吸引力。” 人才稀缺的不僅僅是中醫師,還有相關管理者。相對于省外中醫藥管理局下設多個處室,分類管理的情景,我省中醫藥管理局顯得形單影只。“可以說我們只有局,沒有下設處室,全局共5個人,負責全省中醫藥發展,管理體系并不完善。”省中醫藥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預計2020年建成全域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國務院同意海南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中醫藥服務作為試點重點領域,要實現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的突破 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省人民政府簽訂《進一步促進海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合作協議》,把中醫藥健康服務作為海南中醫藥事業重點合作共建內容。國務院同意海南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中醫藥服務作為試點重點領域,要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實現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的突破。 新政策目前在衛生、財政及國資管理部門指導下正在三亞市嘗試和探索,力求推動我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健康發展。 突破限制,讓公立醫院放開手腳 我省創新提出,允許省公立中醫醫院在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前提下,出資設立獨立法人、獨立運營的營利性中醫藥實體機構,或者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的營利性中醫藥機構,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釋放部分優質的國有資源在產權清晰、運營規范、分配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市場化經營,不受服務項目、價格政策、特需醫療比例等限制,并放開醫生多點執業等方面限制,讓公立醫院放開手腳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制定標準規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近期,省政府印發的《海南省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完善以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突出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我省將建立相關標準和認證體系,規范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管理和運營行為,并對示范基地建設、機構、從業人員和服務場所進行認證管理,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業高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起,由省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實行“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內涵建設行動”,目標是所有中醫醫院都具有健全的學科體系,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3個以上中醫重點(特色)專科,每個三級中醫醫院建設5個以上中醫重點專科。 打通產業鏈,打造海南中藥品牌 海南在本土中藥開發方面,沉香、降香、益智、檳榔、草果、石斛等豐富的南藥資源仍有待開發。蔡乃亮建議,海南應盡快打造中藥種植基地,積極開發黎藥南藥保健品,打通中藥種植、加工、研發制藥一條龍產業,逐步打響海南中藥品牌。 如今,海南依托海口市和三亞市的先行探索,初步建起了我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預計到2020年,海南省將建成全域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本報海口12月15日訊) 截至目前 全省三級甲等中醫院 由1家增加到4家 二級甲等中醫院 由零家增加到8家 縣級中醫院中二級甲等以上 中醫院占70% 基層中醫藥服務 能力大幅提升 全省3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34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增幅70% 244家鄉鎮衛生院中,有175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增幅300% 14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有118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增幅63% 2200家村衛生室中,1473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增幅737% 制圖/孫發強 |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