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2/16 0:00:00 來源:
未知
引進一個投資3億美元以上的跨國藥企生產基地落戶,需要多少地?泰州醫藥高新區給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在全球藥企中排名前6位的阿斯利康,泰州基地是其迄今單項投資最大的獨立產地,可該項目用地僅138畝,投資強度達217萬美元/畝,用地規模僅為傳統企業的1/4。
阿斯利康項目是泰州中國醫藥城實施“三維立體”集約用地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上旬,省委書記李強在中國醫藥城調研,得知該園區已落戶600多個項目,只有36個項目是單獨供地,其余都是標準廠房,李強書記贊許地說:“土地太金貴了,一定要做到集約節約利用。”
向空中要地,標準廠房最高建到13層
總投資1億元的江蘇信立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化項目,于2014年11月落戶中國醫藥城。“公司當時直接租用醫藥城第四期標準廠房共計4000平方米,迅速建成既符合中國GMP又符合歐盟標準的生產車間。”10月中旬,董瑞平總經理在新建成的生產車間告訴記者,公司現已投入試生產,產品為全球首創可生物降解新型醫用生物再生材料。
“在國內眾多開發園區中,中國醫藥城規劃興建的高標準廠房不是最多的,但廠房使用效益肯定是業內最高的。”泰州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陸俊說。中國醫藥城以土地節約集約引領規劃和開發,堅持建4層以上高標準廠房,目前最高已建到13層。一大批項目入駐連片高標準廠房,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無縫隙配套。目前,園區共建有高標準廠房169幢,占地1903畝,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廠房入駐企業近600家,使用率達85%以上,僅此一項可節省土地2501畝。通過對高壓輸電線走廊實行土地分層復合利用,建成集醫藥種植、道路交通、綠化景觀為一體的生態走廊,有效節約土地1350畝。園區還建成地上3層以上立體停車場1.7萬平方米,節地85畝。
向空中要地的同時,堅持用足地面資源。中國醫藥城建立項目用地準入門檻制度,實行差別化分類供地,以投資強度定規模。近年來,該園區引進的美時醫療、長泰藥業、碩世生物、海王保健品、大同盟制藥、桑緹亞等知名企業都是先入駐標準廠房,從而加速項目建成投產進度,有的項目二期擴建時才單獨供地。
一體化共建,16個平臺集納160多家企業
在泰州高新區藥城大道最西邊,有一座方形建筑,這就是中國醫藥城高端疫苗產業基地的核心支撐載體——疫苗工程中心。該中心主任李健峰博士告訴記者,別看疫苗工程中心只有這幾幢小樓,這里已集聚康淮、沃森、華威特、中崇信諾等10多家國內外頂級疫苗企業,研發出40多個疫苗品種,正研發申報國家一類新藥的就有5個。
走進疫苗工程中心,看到像一排抽屜的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如同大型冰柜的滅菌柜、外形酷似臺式飲水機的純化儀……李健峰說:“這些‘高大上’設備由中國醫藥城統一采購,面向園區疫苗企業提供服務,以減輕企業研發負擔、優化資源配置。”
在中國醫藥城,像疫苗工程中心這樣的公共服務平臺現已建成運營16個,包括新藥孵化器服務平臺、大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平臺、基因測序技術服務平臺等。該園區創新思路,建設了覆蓋醫藥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面向落戶企業開放,實施資源共享。這16個平臺總占地僅130畝,現已集納160多家企業,4000多名員工從事研發、生產、銷售業務。僅此一項,可比傳統企業自建平臺節約用地750畝。其中,中國醫藥城華為物流平臺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集中了賽諾菲巴斯德、武田制藥、石藥集團等13家中外知名企業,年銷售額突破50億元,比傳統企業自建平臺節約用地約300畝。
中國醫藥城借鑒新加坡的新型社區服務概念,布局打造工業鄰里中心、教學鄰里中心、社區鄰里中心等六大鄰里中心,獨立供地企業一般不單獨建設食堂、宿舍、運動館等設施,由區內鄰里中心實施統一配套。
漫步醫藥城,蘇藝影院、蘇中蘇北地區首個真冰溜冰場、錦江之星、鳳凰健身……如果不是華誠公司副總經理劉國虎介紹,很難看出這是與兩所高校配套的教育鄰里中心。這個鄰里中心總投資6億元、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可為1.3萬名在校生和周邊市民提供“油鹽醬醋茶”以及“衣食住行閑”一站式服務。
向地下拓展,為各類管線建“集體宿舍”
在園區規建中心主任李世彥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園區四期標準廠房地下車庫,再往下走就是綜合管廊,只看到管線密布。“這里就是各類地下管線的‘集體宿舍’,既是泰州唯一,又是全省收納管線類型最多的地下綜合管廊。”李世彥笑著告訴記者。
這條管廊總長1000米,內設空調管道4根,自來水、消防、熱水、蒸汽管道各一根,20KV高壓電纜26根,400V電纜以及弱電管道若干,線路總長超30公里,現已覆蓋園區教育教學區北部約2.5平方公里區域。其內部還配備了專用檢修口、吊裝口、排水設施、消防逃生設施、通風設施、應急照明等。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鄰里中心及部分企業都在其覆蓋服務范圍之內。因此,這片地面上既看不到蜘蛛網一樣的電纜,也很少看到窨井蓋。地下綜合管廊2013年起運行,現已探索出一套‘自己養活自己’的商業模式,各類管線過境有少量租金,如果單獨建一個入口則需300萬元。
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吳躍告訴記者,園區在全省首開工業用地出讓地下空間之先河,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設了能源站、綜合管廊等,已累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66萬平方米,節約土地面積650余畝。園區還突出“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整合地下利用功能,將區內6個能源站連成一體,使行政服務、生產集聚、教育教學、居民生活等區域緊密相通,每個能源站可直接服務3公里半徑范圍,與獨立能源供應相比其節能減排效果超過30%,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節約了土地資源。(顧介鑄
趙曉勇 劉宏奇)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