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20 0:00:00 來源:
未知
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促進中西醫結合,鼓勵社會辦中醫,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當前,重慶市正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圍繞促進全市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著力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全面加快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完善服務體系 把中醫送到家門口
“自從社區建了中醫館,看病又方便又便宜,再也不用跑大醫院了。”家住長壽區河街社區的夏大姐,因為患有頸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河街社區服務中心中醫館接受中醫推拿治療。“社區大夫態度好技術高,病痛緩解了不少。”說起社區中醫館,夏大姐贊不絕口。
走進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從金字匾到鏤花門,從拔火罐到刮痧、艾灸,處處都可以感受到中醫特有的氣息。中醫館結構緊湊功能齊全,從中醫診室到中醫理療室、煎藥室,應有盡有。今天的長壽城鄉,這樣的中醫館已呈遍地開花之勢。
近年來,長壽區持續加大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該區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堅持抓好“中醫龍頭”,優先保障區中醫院硬件建設。同時,在19個基層醫療單位投資建設了標準化的中醫館,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完成223個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對112個撤并村衛生室實施改造,購置和更新必需的診療設備。
目前,長壽全區已實現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中醫館全覆蓋,均配備中藥飲片300種以上,能開展10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服務,中醫類別醫師104名,占醫師總數的26.46%。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297個,占總數的88.66%,能提供拔火罐、刮痧、艾灸等適宜中醫藥技術,基本滿足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需求。
“按照規劃,重慶市將進一步合理配置中醫醫療資源,積極構建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區縣(自治縣)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拓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重慶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重慶市中醫藥總體發展將達到西部前列和全國中上水平,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56張,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師數達到0.48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
2016年底,重慶市下發《關于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到2020年,實現貧困區縣(自治縣)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街道)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社區)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到“十三五”末,全市力爭新建成10個國家和市級重點中醫藥學科,并打造萬州、涪陵、永川、江津等4個中醫區域醫療中心。
創新體制機制 壯大中醫人才隊伍
推動中醫藥發展,人才是關鍵。2016年10月,重慶醫科大學與重慶市中醫院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雙方將聯手擴大重慶中醫藥研究在全國的影響,共同推動重慶中醫藥衛生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近年來,該市不斷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切實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留住、培養一批中醫藥高端人才,并培養了一大批基層中醫藥人才。
以長壽區為例,該區積極提供更多中醫崗位進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每3年開展一次名中醫評選,組織中醫藥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中醫藥培訓,選派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持續開展師承教育,采取減免和補助學費的方式鼓勵在職醫務人員參加中醫大專學歷教育。還依托區中醫院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采取短期和長期、網絡和現場、教學和臨床相結合的方式,對區、鎮、村三級中醫藥人員進行培訓,近3年共培訓4000余人次。
毗鄰長壽的墊江縣,從2015年開始在25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縣管鄉用”輪換派遣制度,保證人員在鄉鎮工作同等享受縣級編制待遇。并由縣財政按醫院醫師人員當年平均收入水平,納入財政全額預算定額保障。該縣每年公招計劃都將30%以上的名額用于招聘中醫藥人才,引進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中醫藥類人才,不受編制限制。近5年來,全縣引進中醫藥碩士生31名、中醫藥本科生179名。
而在石柱縣,通過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力量,以縣衛生培訓中心和縣中醫院為培訓基地,堅持以中醫藥專業為主體,強化中醫藥經典和基礎理論教學,注重基本實踐技能培養;積極實施縣中醫藥高級人才培養和引進項目、“師帶徒”項目,加快培育一批學科帶頭人;切實建立農村中醫藥人員培訓制度,積極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鼓勵中醫藥高等院校畢業生和中醫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工作,穩定和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未來幾年,該市將積極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充實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提升中醫藥人員素質。”重慶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全市將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20人,學術學科帶頭人30人,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100人,中醫臨床骨干300人。到2020年,全市中醫師數量將達到1.45萬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