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8/11 0:00:00 來源:
未知
華聲在線8月11日訊(記者 段涵敏 尹慧文 通訊員 吳昊 聶智南)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湖南省衛生計生委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湖南省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出臺,這是今后14年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的行動綱領。《方案》明確,到2030年,全省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方案》設立了14項健康湖南建設主要指標:到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比2015年提高3.1歲。嬰兒死亡率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改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5.8‰、12/10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到2.3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3200萬人;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下降30%,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小于25%;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健康服務業(不含健康制造業和種植業)總規模達到8000億元等。
《方案》明確了健康湖南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了“強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營造綠色安全健康環境、完善食品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強化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深化健康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產業發展和完善健康保障機制” 等12項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的具體任務,同時突出大健康、大衛生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民健康的工作理念,結合湖南實際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各項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明確了責任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著力將健康優先政策融入全局,將健康服務貫穿全程,將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全力推進健康湖南建設。
為保障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指出,要完善健康湖南建設推進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的全局性工作。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制定健康影響評估指南,建立健康影響評估準入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在國內首次提出將健康保護責任納入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范疇。
《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衛生與健康工作,健全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完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將健康湖南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考核指標,加大健康投入力度,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務需求的責任。
新聞多一點》》》
作為文件代擬單位,省衛生計生委對社會大眾關注的相關問題答復如下:
如何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有效解決城鄉居民的看病就醫難題?
答:《方案》提出,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實現醫防結合。建立不同層級、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
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格局。到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每個家庭擁有1名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1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1張服務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進一步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依托現有機構,努力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區域醫療中心及一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帶動醫療服務的區域均衡發展和整體水平提升。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基本實現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衡化,省域內人人享有均質化的危急重癥、疑難病癥診療和專科醫療服務。到2030年,全省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
未來14年,我省健康產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要加快健康產業發展,通過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新業態、推進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特別是啟動湖南健康產業園區建設來提升全省健康產業發展水平,到2030年,全省健康服務業(不含健康制造業和健康種植業)總規模達到8000億元,全省健康產業顯著壯大,健康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健康產業集群,將健康產業打造成我省重要支柱性產業。
《方案》提出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目標,有哪些具體工作舉措?
答:《方案》明確,要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做優做強省、市級中醫醫院,完善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館等中醫綜合服務區,推廣適宜技術,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診所。發展中醫治未病服務。深化中醫藥文化建設,新建一批中醫藥文化地標,深入提煉湖湘中醫藥文化精髓,打造湖湘中醫藥文化品牌。加強高校中醫藥學科專業建設,加強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鼓勵西醫師全面、系統學習中醫。支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和技能,并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推進實施中醫藥“五名”(名醫、名藥、名方、名院、名校)工程。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保護重要中藥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及其動態監測。打造“湘九味”品牌,培育產業市場。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強化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具體指標有哪些?
答:《方案》提出,要通過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引導合理膳食、促進心理健康、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和毒品危害等途徑進一步強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讓“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同時提出了相關具體指標:到2030年,全省大多數中小學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標準;居民營養知識素養明顯提高,大眾營養知識和合理膳食知識普及率達到90%,營養缺乏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與2015年相比,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下降50%和60%,全省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平顯著提高,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于2.3平方米,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3200萬,實現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2%以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
《方案》在醫療衛生行業人才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方案》明確,要落實醫療衛生機構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建立完善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合理確定醫療機構編外人員待遇,逐步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完善職稱晉升體系和職稱晉升辦法,增加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崗位比例并向基層傾斜,拓寬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不將論文、外語、科研等作為基層衛生人才職稱評審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醫生崗位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