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訊 停牌5個月后,天目藥業的重組方案“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投資者似乎選擇了用“腳”投票。
除了8月14日復牌以“一”字跌停收場,15日早盤,天目藥業股價仍然止不住頹勢。截至發稿,跌幅達7.16%,報27.48元/股。
梳理公告可知,3月27日起,天目藥業停牌籌劃重組事項,6月27日其發布重組預案,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初步定價3.6億元購買葛德州、孫偉合計持有的德昌藥業100%股權,并配套募資1.8億元。
8月12日,其發布修訂后的重組方案顯示,被收購方德昌藥業是一家經營二十多年的中藥飲片生產和銷售企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4月,其凈利潤分別為3310.73萬元、3817.77萬元、961.17萬元。
德昌藥業實控人葛德州則承諾,德昌藥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950萬元、4420萬元以及4860萬元。
對于復牌后的市場表現,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8月15日上午多次致電天目藥業董秘吳建剛,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8月15日中午,德昌藥業董事長葛德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沒關注到市場行情”,他表示,對此次重組還是有很大的信心。
作為A股市場的重組專業戶,天目藥業2010年以來經歷六次重組,均以失敗而告終。
事實上,在1993年上市時,其曾經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中藥制劑公司。
不過,其業績增長速度卻趕不上重組的頻率。
因2009年和2010年連續虧損,天目藥業在2011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此后其2011年扣非凈利為負,在2012年被實施其他風險處理(ST)。2014年、2015年、2016年其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52.45萬元、-2158.92萬元、-1415.79萬元。
2017年第一季報顯示,天目藥業核心產品為明目滴眼液、薄荷腦、河車大造膠囊,不過一季度凈利潤仍然為-0.03億元。
對于此次收購,天目藥業也在公告中強調,上市公司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看好德昌藥業對其后續盈利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