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1/15 0:00:00 來源:
未知
11月14日,上市才剛滿4個月,華大基因的市值便從最初的78.85億元飆升至千億,而且成為了僅次于茅臺的A股第二高價股,從發行價13.64元一路飆升至250元!雖然,在今日收盤有回落,但是華大基因在A股創了記錄!
在整個醫藥健康產業中,華大基因是繼恒瑞、康美藥業、云南白藥、上海萊士之后第五家沖上千億市值的企業。但顯然,華大是那個在資本市場以火箭速度狂飆而上的企業。
速度、千億市值,對于從事傳統醫藥產業人來講,除了驚詫之外,還會問,華大憑什么4個月市值能夠翻13翻?
1
這4個月干了啥?
上市以來,華大基因在資本方面并未進行大動作。8月,華大參與的廣東省首家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廣東省基因產業綜合標準化試點”通過驗收,該標準化項目試點的通過,有利于確立以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為綜合標準體,在當前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涌入基因檢測行業的情況下,能夠規范測序行業標準,為像華大基因這樣的行業老牌公司帶來優勢。
9月7日,其控股子公司“香港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實驗室獲得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服務中心頒發的CLIA認證證書。CLIA認證自從1992年實行,目前美國有近80%的實驗室通過了CLIA認證,一些新型的創新技術正是通過這樣的實驗室服務于臨床。這一技術證明,為香港華大以及整個華大未來的國際化打下基礎。
近期,華大基因宣布向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天津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進行增資,作為基因檢測產業鏈的重要部分,華大基因加強實驗室投入,增強技術實力。
此外,華大還與康美藥業在中醫藥產品開發、藥材基因檢測、中醫藥療效評價等方面的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有意向共建聯合研究院和公司。中醫藥產業近來受國家的大力扶持,從政策層面看發展前景廣,結合華大的基因技術,未來可能在提高中藥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上體現優勢。
2
憑什么?
華大在短期內創造千億市值,資本市場對其青睞有加與華大的行業優勢密不可分。歷經18年的發展,華大已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基因檢測龍頭,在這一高門檻行業,憑借較強技術優勢,華大在某些細分業務上享有絕對優勢,并且在產業的上中下游形成較為完整的布局。
華大擁有測序平臺、質譜平臺、信息平臺、自主研發的技術平臺等技術體系及資源庫,平臺實力強大。華大業務涉及面廣,主要包括生育健康、基礎科研、復雜疾病、藥物研發類服務四個業務板塊。生育健康是華大基因最主要的業績來源,2016年華大實現收入 17.11億元,該業務板塊收入9.29億元,同比增長 63.38% ,占主營的54.62%。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和基因檢測市場的滲透,該業務板塊2012~2016年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59%。未來市場將繼續擴大。
華大提供的基因檢測項目包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輔助生殖、單基因病、新生兒篩查、腫瘤個體化治療、遺傳性腫瘤篩查、心血管病篩查、血液病篩查等。其中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領域,截止到2017年6月,華大NIPT全球樣本已經突破200萬例,其中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優勢,市場份額超50%,華大在該領域最大的競爭者貝瑞和康占據大約30%~40%的市場份額。
除了NIPT的市場優勢,處于產業上游的測序儀和大數據庫的積累,也是華大競爭力的發動機。測序儀是基因檢測產業技術競爭優勢的體現之一,此前,國內包括全球市場的基因測序儀幾乎被Illumina 和Life Technologies公司壟斷。2013年,華大基因以私有化方式收購全球基因測序三強之一的CompleteGenomics(CG)公司,開始自主研發和制造國產測序儀。目前,華大已有BGISEQ-10000、BGISEQ-100和 BGISEQ-500等多個國產測序儀獲CFDA批準。數據顯示,華大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也是全球擁有二代基因測序儀最多的機構,共約178臺二代測序儀,占國內總量的2/3。
依靠國家基因庫和多家第三方檢驗所,臨床數據積累將有助于其業務板塊進一步發展,此外,近期還有消息稱,華大基因和阿里云將聯手在2018年分析交付10萬個中國人的全基因組數據,雖然華大基因方面表示該事項僅為初步意向,還未簽署任何合作協議,但可見華大在建立基因數據庫方面做出的努力。此前,2016年2月,華大在阿里云計算平臺部署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云計算服務產品BGI Online上線,其上市后的募資也將部分用于該產品的打造。逐漸積累的數據平臺,將成為華大在基因檢測領域的布局的強大資源優勢。
華大的業務輻射范圍也在一直擴大中。除了深圳總部,華大已在北京、天津、武漢、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和醫學檢驗所,并在香港、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設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實驗室。目前,華大業務范圍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國內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甲醫院 300 多家;在海外地區合作的醫療和科研機構超過3000家。
華大基因主營業務及相關公司

在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華大仍在不斷增強競爭力。華大近期積極建立華大基因北方中心,打造海洋生物基因測序平臺。另外,華大旗下華大生命科學院還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共同建立了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未來幾年,華大將進一步在高端診斷、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的全方位技術和產業進行布局。
3
市場格局如何?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基因測序行業近年都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根據BCC research數據,2015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59億美元,2007~2015年CAGR高達24.96%,預計2020年規模可達138億美元。從中國市場來看,2016年,中國基因檢測市場達50.6億元,預計2017年可達80億元,預計未來5年CAGR約35%。
中國基因檢測市場規模

隨著二代測序技術高通量測序(NGS)帶來的成本下降,近年來,基因檢測的商業化趨勢正火熱上演,不同規模的基因檢測公司也紛紛成立。華大被外界成為基因行業的黃埔軍校,有不少從華大出走的創業者,如諾禾致源、碳云智能、貝瑞基因等公司的創始人。
除了華大基因外,貝瑞基因、達安基因、博奧生物、安諾優達、諾禾致源等都是目前中國基因檢測市場的主要公司。其中,達安基因于2004年8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基因檢測首家上市公司,其2017年上半年收入為7.71億元。貝瑞和康也于2016年底借殼天興儀表,2017年上半年業績收入為5.2億元。
NIPT作為較為成熟和快速增長的市場,幾乎被貝瑞基因和華大基因占據。隨著技術的發展,基因測序在生育健康服務的領域已由NIPT逐步延伸至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等領域。
雖然很多基因檢測公司也在搶占該部分市場,還有很多企業選擇陸續布局腫瘤治療領域。專業人士分析,腫瘤患病基數大且具有個體差異性,基因測序在腫瘤的精準治療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未來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測序行業各應用市場中,腫瘤相關應用預計占比將達到60%。
實際上,一直以來,針對基因測序等新興產業資本市場“泡沫太多”的聲音很多。有投資人表示,該領域或的確存在泡沫,但總體上會向良性發展,未來,基因測序與新藥研發的結合也將越來越多。
原標題:驚!市值翻13倍破千億,上市僅4個月!發生了什么?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