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1/24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期,結合各醫療上市公司紛紛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億歐網盤點了今年上市的16家醫療企業,其中醫藥企業有7家,醫療器械企業5家,在本次盤點總數中分別占據第一二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醫療類公司已有279家,其中在醫藥領域內的公司占據總數的81.72%。在其他領域內的四家上市企業中,以華大基因為首得醫療服務類企業占據一半數量。
在醫藥領域,IMS預測,中國2012--2017期間,醫藥市場預計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17%,將成為拉動全球藥品銷售增長的主要力量;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中國醫藥支出約占全球總規模的11%。此外,根據《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內容顯示,2007--2014年,我國醫藥制造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5967億元增長至233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到21.52%,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率。
由此,在這樣持續增長的市場中,預計到明年或許在醫療領域將迎來新一波企業上市。且上市企業中,新藥、醫療器械等與新藥、免疫治療等醫療領域創新發展相關的企業,依然將有可能占據主要部分。
醫藥領域
隨著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利落地與實施,醫療制度的改革及資本進入限制的逐步放開,將推動醫藥行業市場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文列舉的8家醫藥上市公司中,除了九典制藥和大參林兩家企業,其他企業均有涉及生物創新藥的研發生產。但在已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的企業中,除上述兩家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較快以外,其他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狀態。
由此可以看出,國內法規雖已為生物創新藥提供想對良好、寬松的發展環境,但同時對于藥物質量要求極高,生物創新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技術壁壘極高。

1、華森制藥
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游洪濤,于今年10月20日上市。公司集中成藥、化學藥研究、生產和銷售于一體,其產品涵蓋消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耳鼻喉科、心腦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等多個用藥領域。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華森制藥2017年1至6月的營業收入為2.85億元,利潤總額為0.55億元,凈利潤為0.45億元;2016年度的營業收入為5.51億元,利潤總額1.13億元,凈利潤為0.96億元。
2、九典制藥
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四成立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為朱志宏,于今年10月1日上市。九典制藥的主營業務為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藥品制劑、原料藥、要用輔料及植物提取物四大類別。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九典制藥的營業收入為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31%。
3、海特生物
武漢海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法定代表人為陳亞,于今年8月8日上市。海特生物主營業務為生物制品、凝血酶和其他化學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海特生物的營業收入為1.8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12%。
4、大參林
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法定代表人為柯云峰,于今年7月31日上市。大參林主要從事中西成藥、參茸滋補藥材及中藥飲片、保健品、醫療器械及其他商品的直營連鎖零售業務。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大參林的營業收入為52.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你那個的凈利潤為3.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9.49%。
5、衛信康
西藏衛信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為張勇,于今年7月21日上市。衛信康主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堅持仿創結合,以化學藥品制劑及其原料藥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營業收入為2.8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3%。
6、藥石科技
南京藥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法定代表人為楊民民。藥石科技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分子砌塊的設計、合成和銷售,關鍵中間體的工藝開發,中試、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藥物分子砌塊的研發和工藝生產相關的技術服務。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藥石科技2016年1至9月的營業收入為1.40億元,利潤總額為0.34億元,凈利潤為0.26億元。
7、一品紅
一品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法定代表人為李捍雄,同時公司已于今年5月11日上市。一品紅的主營業務為自有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及代理藥品的銷售。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度一品紅的營業收入為12.51億元;利潤總額為1.64億元,凈利潤1.36億元。
醫療器械領域
從下文整理的醫療器械領域上市公司基本情況來看,我國醫療器械領域整體呈現多元化的業務模式,企業營收情況基本穩定且處于持續增長狀態。
此外,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述企業中營收增長率最高的企業為綜合型醫療護理產品供應商;排在第二三位的企業,其主營業務均以服務生物創新型企業為主。

1、正海生物
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秘海波,于今年5月16日正式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主要產品包括口腔修復膜、生物膜等軟組織修復材料。
據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正海生物的營業收入為1.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0.05%。
2、艾德生物
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法定代表人為鄭立謀,于今年8月2日上市。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提供相關檢測服務,產品主要用于檢測腫瘤患者相關基因狀態,為腫瘤靶向藥物的選擇喝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艾德生物的營業收入為2.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4.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0.45%。
3、英科醫療
山東英科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功公司成立于2009年,法定代表人為劉方毅,于今年7月21日上市。英科醫療是綜合型醫療護理產品供應商,其主營業務涵蓋醫療防護、康復護理、保健理療、檢查耗材四大板塊,包括一次性手套、輪椅、冷熱敷、電極片等多種類型的護理產品,產品應用于醫療機構、養老護理機構、家庭日用及其他相關行業。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英科醫療的營業收入為13.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3.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4.4%。
4、基蛋生物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法定代表人為蘇恩本,于今年7月17日上市,主要以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產品為自主研發的POCT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同時還從事部分生化乳膠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業務。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基蛋生物的營業收入為3.30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3.7%。
5、大博醫療
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法定代表人為林志雄,同時公司于8月22日上市。大博醫療的主營業務是研發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骨科創傷植入耗材、脊柱類植入耗材及神經外科類植入耗材。
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大博醫療的營業收入營收4.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4.75%。
其他醫療領域盤點
在其他醫療領域的4家上市企業中,可以看出醫療服務類企業就占了兩個名額,且這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均與藥物診斷、基因檢測等創新型醫藥領域相關。
此外,從整體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述四家企業營業收入均呈上升趨勢,且除醫藥包裝領域內企業外,醫療信息、醫療服務領域內企業均以較快速度增長。

1、昭衍新藥
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法定代表人為馮玉霞,公司與8月28日上市。昭衍新藥主要從事以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服務為主的藥物臨床前研究服務和實驗動物及附屬產品的銷售業務,其中,藥物臨床前研究服務為公司的核心業務,業務范圍包括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服務(或稱法規毒理學試驗服務)、藥效學研究服務、動物代動力學研究服務等。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昭衍新藥的營業收入為1.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9.64%。
2、金域醫學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為梁耀銘,公司于9月8日上市。金域醫藥是一家從事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的獨立醫學實驗室,其主營業務為向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外包服務。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金域醫藥的營業收入為2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62%。
3、華大基因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定代表人為尹燁,華大基因于7月14日上市。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為14.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2%。
4、正川股份
重慶正川醫藥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法定代表人為鄧勇,正川股份于8月22日上市。正川股份從事藥用玻璃管制瓶等藥用包裝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用于生物制劑、中藥制劑、化學藥制劑的水針、粉針、口服液等藥品以及保健品的內包裝,主要產品包括不同類型和規格的硼硅玻璃管制瓶、那該玻璃管制瓶,并生產各類鋁蓋、鋁塑組合蓋等藥用瓶蓋。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從年初至報告期末,正川股份的營業收入為3.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