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2/6 0:00:00 來源:
未知
2017年于醫藥電商來說是復雜的一年,國務院分批次宣布取消B證、C證和A證的審批,政策層面釋放利好消息,但依然存在著很多的隱憂。不久前,CFDA發布《關于加強互聯網藥品醫療器械交易監管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強行業監管。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兼醫藥電商分會會長、德生堂董事長龍巖指出:“在政策方面,預計未來的監管會越來越嚴;醫藥電商受產業影響較大,醫療產業是一個極其龐大且復雜的產業,醫藥電商目前所占市場份額并不大,院內醫藥市場依舊是醫藥市場的主流。”
流量稱王
2017年以來,醫藥電商利好與壓力同在。在政策松綁的同時,CFDA對醫藥電商的監管并未放開。從近日發布的《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出,其全面強化了對于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企業的監管,對網上非法售藥的行為打擊將更為嚴厲,處方藥網售紅線不能逾越。
盡管業界期待的處方藥網售最終未能實現,但醫藥電商的發展速度依然很快。在成長性上,B2B醫藥電商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為40%,預計2017年完成交易額760億元;B2C醫藥電商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00%,預計2017年交易額超過500億元。總體看,2017年醫藥電商規模將超1000億元。
而大平臺的優勢確實很明顯。阿里健康披露,今年“雙十一”開場僅6分鐘,天貓醫藥成交破3億;7小時05分,天貓醫藥電商板塊整體銷售額超越去年“雙十一”全天。京東醫藥公布,今年“雙十一”京東醫藥健康8分鐘銷售額破億,官方數據稱今年全天同比增長率超過120%。根據醫藥電商三巨頭健客、康愛多、1藥網相繼披露“雙十一”的銷售額,相比往年均實現不同幅度增長。此外,今年“雙十一”蘇寧易購醫藥館發起了“O2O購物節”活動,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524%,其中蘇寧易購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350%,蘇寧天貓官方旗艦店同比增長600%。盡管蘇寧易購旗下醫藥館去年才開始打造,但憑借流量規模優勢,在“雙十一”的業績也算可圈可點。
據了解,國藥旗下B2C電商“國藥在線”在今年雙11也有不俗表現。對此,國藥在線方面透露,其實早在今年7月,國藥在線便獲1.2億A輪融資,而此輪融資正是用于繼續拓展與線下零售+分銷資源的整合,具體包括在各地部署實體云藥房,解決國藥集團供應鏈“最后一公里”問題以及協助國藥集團批零一體轉型戰略的實施等。
從市場占比看,盡管醫藥電商前景看好,但主要流量已被成熟的第三方平臺把持,市場集中化趨勢明顯,強者將恒強。泉源堂總經理陳洲華分析指出:“阿里、京東等大平臺相繼自營,對其自營店在流量、關鍵詞等方面有一定的傾斜。另外,第三方平臺運營的不確定性大,自建官網成本不菲,需要綜合考量。總體而言,新進入者會越來越難,需要找準差異化定位,塑造核心競爭力。”
供應鏈大考
在醫藥電商領域,在新政下,與線下藥店合作推進O2O模式已經成為醫藥電商前行的亮點。
從去年開始,在阿里健康發起的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中,國內近80個城市的藥房加入了線上下單、線下藥房1小時配送大軍。根據阿里健康此前披露的中國O2O先鋒聯盟項目信息,2016年5月,阿里健康與德生堂、百家惠蘇禾、百草堂、康愛多等65家連鎖藥店,共同宣布成立了這一聯盟。而阿里健康2017年財報顯示,目前阿里健康已與200多家連鎖藥店開展合作,覆蓋全中國過百個城市的2萬余個藥房門店。
龍巖指出:“隨著商業模式演進和用戶購藥環境變化,用戶媒介觸點多樣化和碎片化。顧客線上下單,線下享受服務,增加了門店客流,給門店帶來新增長機遇。‘雙十一’聯盟成員的成績單,已初步展現新零售帶給行業的變革。”
以叮當快藥為例,“雙十一”期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集中發力,線上總訂單量突破15萬單,總訂單金額突破2500萬,分別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30%和190%。
目前,醫藥電商的流量入口多集中在第三方平臺,如何發展自有渠道提高用戶轉化效率也是不少企業在努力摸索的方向。在“兩票制”、處方外流、醫藥分開、電商巨頭強力介入的大背景下,眾多醫藥電商的發展依然面臨挑戰。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醫藥電商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流量為王的階段,從2004年淘寶平臺建立到2009年京東開始發力,業內多數電商平臺都是憑借爆款產品起家,但服務不成熟,缺乏持續性,很多獨立電商都黯然倒閉。自2012年始,多數幸存者開始認識到電子商務的核心還是在于商品,從商品的品類、商品的組合上下工夫,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平臺價值。2014年之后,即進入品牌運營的階段,從消費者需求、大數據、線上線下結合的角度出發,包括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方式,其實也是為了塑造電商的品牌。
“對于醫藥電商來說,未來必須堅守品牌運營,以消費者為核心,做優藥事服務,同時積極延伸醫藥相關性服務,形成協同布局。”陳洲華如是說。
責任編輯:秦亮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