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8/8/10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期,多起直擊民生問題的醫藥相關熱點事件與國際形勢變化,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著國家提出的2020年轉變為創新型國家,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加快境外上市新藥審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逐步替換原研等一系列政策,再次激發了人們對創新藥和仿制藥的討論。
在此背景下,中國醫藥創新之路如何走?是否存在受制于人的關鍵技術和環節?怎樣應對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家發布的一系列旨在解決民生的政策舉措對國內本土制藥產業有何影響?國內制藥企業又如何應對?這是中國醫藥制造產業和藥企們都面臨的問題,也急需尋找解決方案。
4日,在2018年(第35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3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話中國醫藥創新,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制藥行業的差距并提出解決建議,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松。新浪醫藥(sinayiyao)也從中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以下為院士談話內容,略有刪減
陳凱先院士:引導自主創新,在開放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中國新藥研究是一條不斷發展、不斷提升的道路,目前我國批準的1.1類新藥已經有30多個,這些新藥標志著國家藥品創新的能力有顯著的提升。但這個階段與國際相比有很明顯的差距,差距表現在這些新藥的發現、作用機理、作用的靶點上。所以當前,新藥的創制一方面要努力加強Me-too,me-better,同時要努力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增強原始的創新藥,能夠開拓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發現一個新的靶點,新的研究機制。
國外一旦對此封鎖的話,問題會非常嚴重。習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講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將來和國際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過去我們主要是在仿制,跟著國外后面,如果我們在研發方面一旦增強,這方面的競爭就會越來越激烈,也會產生很多新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努力加強基礎研究,來引導自主創新,在卡脖子的技術方面增強自己的主動權。
我們的政策在進一步開放,國外藥品進入中國將更加迅速,一方面是臨床上得不到的藥可以應用,同時也會對國內藥物的研發和企業帶來沖擊。我想這個狀況很可能和改革開放的初期有點像,有利有弊,這既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同時也會對我們國家產生一定的沖擊,但歸根到底我們國內的發展不能就靠封閉來發展,還是要在開放的環境中,在競爭中來發展。經過不斷地努力,我相信中國的醫藥企業無論是它的生產管理還是創新能力方面,都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楊勝利:搞好醫藥行業要學韓國,韓國人都喜歡用國產貨
實際上現在制藥企業在國際競爭當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好機會,這個機會是原來我們做藥物研究和藥物生產的人不太關心的新技術,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大數據,一個是人工智能。
目前這兩項在國際上處于什么地位呢?我們應該對此感到興奮,特別是人工智能數據挖掘方面,在深入學習的內容已經超過美國。我們國家還有很多技術,在國際上都做得很好,所以現在的藥物研究、開發、產業化,要把這些技術整合起來,這可能是我們能夠達到國際前沿水平的好機會。
對于制藥企業發展,應對沖擊這個問題我想講三點:市場、監管和資本。
市場。實際上制藥產業市場,中國是得天獨厚的,人最多,特別是現在對藥物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這個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和文化有關系,崇洋媚外。韓國的文化是什么?就是要用國產的,你開奔馳在街上人家看不起。假如我們醫藥行業也能這樣,本土的需求拉動產業的發展,拉動力就足夠了。
監管。美國FDA明確提出了加強監管科學的研究,監管要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且提出FDA要做轉化醫學的催化劑,不是我來砍你,我來促進你。公司的產品一開始,FDA就參與了指導,指導怎么報批。
資本。對生物醫藥的投資,投資人不愿意把大的投資給你,因為周期長、風險大,但我們的資本市場前瞻性不夠,遠沒做到因為技術好就投了。
李松:任何環節都不能歧視過一致性評價藥品
新藥研發和產業的鏈條很長,我們做研究一定要面向需求、面向問題,也要面向目標,所以如果我們把問題找得準、找得對,給出的藥方才能是對癥的。
我們國家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基礎研究和新藥創制,這個中間需要有一個橋梁,但這個橋梁沒有架好。國家這幾年投入很大,基礎研發出了很多成果,前幾年看到一個分析,2015年在Nature上發了50篇文章,有一半是跟國外實驗室合作的,真正跟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也很少,重點是我們的基礎研究和新藥創制迫切需要橋梁,能使中國新藥研究真正能夠從基礎研究出原創的東西。
第二個,我們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是脫節的。國家的核心技術因為積累不夠,所以就過于急功近利,無論是大學、研究單位還是企業。
第三個,國家在激勵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上有問題,我們國家是全世界專利轉化效率最低的,專利生產量世界第一,但轉化的效率有人說不到10%。
這些是比較主要的問題,但是怎么做呢?最要緊的是要構建一個比較好的創新生態。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劉鶴副總理講話,就舉了一個產業安全的例子,通過中興事件為什么美國一卡就可以把所有都卡死,但劉鶴副總理當時講韓國和日本的信息領域是安全的,為什么是安全的呢?就是因為在動態重組這一個細分領域做得比美國人好,美國人卡不住他,比如說一部智能手機,要離開韓國和日本的動態重組技術就做不出來,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創新的生態可能是我們制藥行業應該關注的。
近期國家發布一系列旨在解決民生的政策舉措,例如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實施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我認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應該像美國一樣,跟原研要互相替代。我有一個建議,由企業和整個行業一起來呼吁,教育醫生和患者以及整個社會人群,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跟原研沒有差別,不能歧視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任何環節都不能歧視,包括醫保,原研報多少,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就報多少。
另外,我想對媒體說兩句,對于這次疫苗的事件,疫苗很重要,千萬不要把我們國民的信心,對接種自己國家疫苗的信心打掉,企業違規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但民眾的信心媒體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三聚氰氨奶粉事件就是個例子,整個打掉了民眾對于國家奶粉業的信心。如果民眾對國產疫苗失去信心,后果將更加嚴重,有可能失去免疫保障,有可能一些得以控制的傳染病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