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隨著醫改方案“破繭”漸行漸近,其基本框架和動向也已明晰可見,毋庸置疑的是,新醫改首先將努力夯實基礎——加大投入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另外,極有可能為民營資本開閘,既放其進入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又給與稅收方面優惠,而這些將為醫藥產業添置兩大引擎,助力醫藥產業迅猛發展。
首先,強大的醫療保障體系將為老百姓帶來巨大的醫藥消費能力,因而釋放以前被壓抑的醫療需求,這是引擎之一。銀河證券分析師劉彥明去年底預計,未來10年政府全國衛生投入將增4.6倍。預計到2016年全國的衛生總費用將達到34306億元,約占2016年GDP的比例為8.2%。2006年—2016年未來十年全國衛生費用整體上將增長2.5倍(年均約增長13.5%)。伴隨著個人支付比例的大幅下降,政府投入絕對值未來10年將從2006年的1700多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2000多億元,政府投入未來十年將增長4.6倍(年均增長18.8%)。
不過,由于醫改對醫保的擴容上主要體現在擴大“新農合”的覆蓋面和國家投入額以及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帶來的“醫療買單能力”上,而這部分需求的特點是中低端的醫療消費,因此在醫藥需求上普藥將迎來市場的急劇放大。對于普藥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
另外,隨著民營資本進入高端醫療服務市場的開閘,民營資本可以放開手腳辦二甲、三甲醫院,則對于醫療設備市場必將形成巨大需求。因此,在原來公立醫院之外,又培育了有規模的具有強大醫療器械和藥品需求能力的民營醫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