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一類新藥人工熊膽項目尋求合作
產品類別:未知類型
信息內容:(一)、項目簡介
1、 項目來源
本項目來源于江崇波申請號02134299.7 “人工熊膽及其制造方法” 發明專利。
2、 適應癥
人工熊膽粉:清肝明目,抗菌消炎,利膽排石,擴冠降脂。
以人工熊膽粉為主要原料的復方制劑:以 抗菌消炎為主,清肝明目,利膽溶石。
3、 注冊類別 中藥3類:中藥材的人工代用品
4、 開發階段
(1) 已建立基本完善、穩定的人工熊膽合成工藝;
(2) 人工合成熊膽粉質量標準草案初步建立;
(3) 尚需進一步進行人工熊膽粉與天然熊膽粉在化學成分、含量比例上的比較研究;
(4) 尚需進一步進行人工熊膽粉與天然熊膽粉在藥理毒理及臨床應用上的比較研究;
(5) 用人工熊膽粉代替天然熊膽粉開發新藥制劑。(肝炎、膽囊炎、白內障)
5、 項目特點:
(1) 熊膽中特有成分牛磺熊去氧膽酸可以工業化合成;
(2) 牛磺熊去氧膽酸合成工藝路線短,該項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3) 配方中其它主要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
(4) 產品無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5) 制作工藝采用生物技術,可操作性強,產品質量穩定,優于天然引流熊膽;
(6) 注重內外質量與天然熊膽的雙重相似性。
6、實施方案(計劃進度和項目目標)
按照中藥3類 中藥材的代用品來完成相關的申報材料,也可同時申報經人工熊膽粉為主要成分的中藥6類新藥制劑。估計完成全部工作大約需要4-5年的時間。
(二)技術可行性分析
(1) 產品和技術開發論述
熊膽與牛黃、麝香并稱為中藥三件寶。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Selensrctos thibetsuns cuvier)或棕熊(vrsus actos L.)的干燥膽,始載于《唐本草》向以貴重藥材而聞名,其味苦無毒,有清熱鎮靜、明目、殺蟲等功效,用于驚風抽搐、目赤、咽喉腫痛等病癥。熊膽是我國中醫藥臨床的傳統中藥,用途廣泛,療效顯著。傳統方法是冬季捕獲剖腹取膽,一熊一膽,導致現在野生熊類資源枯竭。為了保護熊類,八十年代人們發明了養熊活體引流取膽的方法,由于當時手術技術水平較低,飼養條件簡陋,使引流熊壽命縮短,死亡率提高,而且幾乎沒有繁殖能力。近年來我國已加強了對野生熊類資源的保護工作,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引流取膽做法將被取締,因而人工合成熊膽是一種既能滿足臨床用藥需要,又能徹底保護熊類資源不被破壞的根本方法。熊膽粉的生產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熊膽藥品及保健品的價值逐步被人們認識,隨著熊膽資源的急劇減少,價格上漲勢頭非常明顯,高品質熊膽粉的銷售量逐年增長,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保持長盛不衰。
(2) 國內外對人工熊膽的研究概況
一九三零年日本學者首先確定了熊膽的化學成份,目前為止,成功研究了熊膽的主要成份和立體分子結構,并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了熊膽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浙江青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人員正在研制從禽膽中經生物半合成提取“熊去氧膽酸”。
國內早在七十年代就有熊去氧膽酸合成的系列報道。1998年解放軍農牧大學已經完成雞膽汁中鵝去氧膽酸轉化為熊去氧膽酸的實驗研究。國外在六十年代日本、意大利等國就開始牛磺熊去氧膽酸合成的研究,但都處于實驗階段。
1991年沈陽藥學院提出合成人工熊膽的設想,其采用的方法是將熊膽中已知成份單組分混合,由于當時原料成本高,技術不成熟,費用較高,導致人工合成熊膽的價格高于引流熊膽的價格,而且療效沒有經過臨床實驗驗證,因此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而我公司研制的人工合成熊膽克服了以上的不足,不僅合成工藝路線短,原輔料價格低廉,而且外觀形狀和內在質量上都與天然品極為相似。
目前,熊膽粉作為一珍稀中藥受到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日益關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周宏灝教授與湘雅金膽公司合作研發“轉基因熊膽”項目,目標為建立可無限繁殖的生物反應器——轉基因動物,從這些生物反應器里,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藥理藥效與野生熊膽完全一致的熊膽汁。
(3)原輔料來源分析
主要原料熊去氧膽酸國內外很多化學工業生產企業都有生產,牛磺酸在國內更是貨源充足,采用的輔料化工溶劑大多為常見品種可以就地解決,可食用動物膽汁菜市場上均可大量收購。
(4)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
生產過程采用生物技術手段,下腳料無毒、無嗅、無味,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尾料全部回收用于生產高蛋白飼料添加劑,可以綜合利用變廢為寶。
(5)產品注冊情況分析
人工熊膽到目前為止在國家藥監部門還沒有人注冊。
(6)技術風險分析
本技術專利方法中,牛磺熊去氧膽酸合成工藝、輔料動物膽汁 純化工藝、人工熊膽合成工藝等待研究已通過中試生產水平,牛磺熊去氧膽酸累計生產50公斤,利用該方法生產的人工熊膽也超過100公斤,用該法生產的人工熊膽通過廣東省藥品質量研究所、汕頭藥品檢驗所按熊膽粉質量標準檢測結果與天然引流熊膽完全一致,而且藥理病理毒理等指標經吉林天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實驗也證明了該品與天然引流熊膽粉極其相似。因此, 利用該法生產的人工熊膽具有可靠性和科學性,合成關鍵技術已趨成熟,技術風險系數極低。
(7)專利分析
沈陽王永金方法是將已知的熊膽成分單組份簡單混合,這種方法生產的人工熊膽粉比現有熊場生產的引流熊膽還貴。浙江青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人造熊膽粉”的發明專利的方法是利用禽膽為原料,經復雜漫長的工藝過程,雖然原料低廉,中間體的雜質多,必須進行純化處理,最終成本仍然十分昂貴。我們已申請的人工熊膽專利方法優于以上兩方法,不僅工藝路線短,產品價格低廉,而且無論在外觀性狀上還是在內在質量上以及在藥理藥效上都與天然熊膽相似,是理想的熊膽人工替代品。
(三)市場可行性分析
1、人工熊膽開發的目的及意義
熊膽味苦無毒,有清熱鎮靜、明目、殺蟲等功效,用于驚風抽搐、目赤、咽喉腫痛等病癥。熊膽是我國中醫藥臨床的傳統中藥,用途廣泛,療效顯著被譽為“藥中黃金”,市場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活熊圈養取膽會導致野生熊類資源嚴重枯竭,因而我國已加強了對野生熊類資源的保護工作,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引流取膽做法將被取締,人工熊膽的開發填補了我國目前尚沒有理想的熊膽人工替代品這一空白,在我國即將加入世貿之際,這一項目的開發,即符合世界動物保護潮流,又符合國家政策、法規支持、保護的范疇。象人工牛黃、人工麝香一樣,熊膽的人工制成品的開發研制乃當務之急,意義重大,商機無限,前景在分廣闊。
2、市場需求情況(近三年)
隨著我國中醫藥事業的迅猛發展, 熊膽的神奇療效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以熊膽為原料的各種制劑應運而生,近年來呈直線上升趨勢。如熊膽丸、熊膽乙肝膠嚢、熊膽清肝口服液、熊膽滴眼液、 熊膽開明片、熊膽茶、熊膽清酒、熊膽王酒、 熊膽系列化妝品等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保持長盛不衰。1995年養熊取膽鼎盛時期,全國養殖熊數量超過8000余頭,熊膽粉產量高達10噸,由于大量無節制獵取藥用和食用,導致黑熊資源在短短幾年里幾近枯竭。近年來由于國家對養熊取膽的生產監管力度加大,黑熊被列入國家二級瀕危野生動物,因而,熊場的動物來源受到極大限制,而且林業部已停止受理申報開辦熊場的有關業務。熊膽粉屬于藥品原料范疇,其生產必須符合藥品GMP生產要求,很多熊膽粉生產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基礎設施簡陋,按國家GMP認證要求和最后期限,能達標的企業不會超過半數,不合格的企業將被取締,養熊成本將不斷提高,而且活熊取膽的質量難以控制,受到季節、地域、飼料、飼養方法等諸多不定因素影響,國家尚無統一規范,最終導致熊膽粉質量無法控制。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以熊膽為資源的科技型企業,業務拓展很快,如福建惠安金熊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黑寶集團、湖南湘雅金膽有限公司等,均成為發展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
4、市場預測
據黑龍江、吉林、福建、四川等市場調研,熊膽產品市場囊括全國醫藥行業、保健品行業、化妝品行業、外貿出口等方面。熊膽原料藥的年需求量將超過30噸,另外,熊膽在新加坡、韓國、日本、港臺等地區向來需求量較大,人工熊膽的開發解決了動物保護和資源壁壘,可以預見,人工熊膽的需求量將逐年增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5產品方案和銷售收入預測
產品開發方案:人工熊膽和以其為原料開發一個三類新藥。
項目完成并投入生產后,按年產20噸人工熊膽計,需消耗800噸動物膽汁,可安置生產、加工、收購人員近百人就業,目前熊膽的天然品售價25萬元/公斤,人工引流熊膽6000-25000元/公斤不等。人工熊膽售價按每公公斤3000元/公斤計算,年產20噸,產值6000萬元,可創利銳3000萬元,而且因此該項目的開發研制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類新藥獲得批準文號后,第一年 實現產值1000萬元,利潤200萬元;第二年實現產值3000萬元,利潤600萬元;第三年實現產值8000萬元,利潤1500萬元。
原料加新藥整體銷售量三年將達1億元產值,利潤達到2000萬元。
6、 風險性分析
人工熊膽象人工麝香一樣,可以壟斷專營,它的競爭對手就是天然熊膽,但天然熊膽不但價格高,而且質量不穩定,而人工熊膽彌補以上不足,并且符合國際動物保護和國家產業政策, 人工熊膽一經國家批準后,勢必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以人工熊膽為原料開發的新藥,首先占有絕對的原料優勢,其次是獨家產品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在市場上占有競爭優勢,因此,人工熊膽系列產品的開發幾乎處于零風險。
7.頂目實施進度計劃
(1)2004年5月-2004年12月,人工熊膽粉生物轉化合成以及人工熊膽粉和復方制劑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標準的研究(主要由生物技術中心來完成);
(2)2004年5月-2004年12月,人工熊膽粉及復方制劑的急性毒性實驗和長期毒性試驗(委托安評中心完成);
(3)2004年5月-2004年12月,人工熊膽粉及復方制劑的主要藥效學研究,一般藥理學研究和藥代動力學研究;(委托藥理中心完成)
(4)2005年1月-2005年6月,人工熊膽粉及復方制的穩定性實驗(生物技術中完成)和三致實驗(委托安評中心完成);
(5)2005年6月-2005年8月,進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