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脈絡通膠囊
產品類別:未知類型
信息內容: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腦萎縮及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總稱。其發病率、致殘率是其他疾病之首。其發病機理與動脈壁粥樣硬化,動脈彈性降低,管腔狹窄,血流緩慢,加之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流更加緩慢,致其相應血管缺血缺氧,發生一系列病理改變而產生臨床癥狀與體征。中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生為氣益血滯,脈絡淤阻所致,因此,治以補氣活血,化淤通絡為法。筆者潛心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醫學研究20余年,臨癥中以“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的理論為指導,反復臨床驗證,精心篩選,研制XXX配方。經2000多例病人的臨床應用,有效率達到96%。臨床療效顯著。
臨床治療:一療程(10天)后復查以下指標
1、 癥狀觀察:服2、 藥48小時后自覺心慌短明顯輕,3、 并感顏面四腳發熱,同4、 時尿量較前明顯增加。頭痛頭暈隨之緩解。
5、 治療前后有關指6、 標7、 檢查對比
2.1、心功能測定(ZXG-4A)及彩色多普勒B超檢查;心排量從3升/分增至5.4升/分,肺契壓從平均3.45kpq/降至2.8kpq,心率較前減慢。心搏有力。
2.2治療前后SBP.HR及心肌耗氧量變化比較
治療前后SBP.HR.及心肌耗氧量變化比較(X±S)
例數 SPB (Kpa) HR (次/min) 心肌耗氧量 (Kpa /mm)
60 治前 治后 17.50±1.78 17.16±1.70 90.12±7.60 70.46±6.58 1924.26±169.35 1310.38±140.08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
2.3治療前后心電圖ST—T改變比較
治療前后靜息心電圖比較(X±S)
例數 NST(導聯數) S ST(mm)
60 治前 治后 6.54±2.06 4.13±1.12 8.54±1.37 4.98±1.53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 .* p<0.05
2.4治療前后缺血性腦血管病功能恢復比較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積分值比較 S ST(mm)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60 19.92±7.70 18.14±5.9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 p<0.05, ** p<0.01
2.5治療前后液流動變學測定比較
治療前后液流變學測定比較(X±S)
例數 高切 (mpa.s) 底切 (mpa.s) 血漿粘度 (mpa.s) HT (%) 血沉 (mm/h) RBC聚集指數 纖維蛋白原
60治前 治后 6.46±1.10 5.81±0.69 10.67±3.34 9.74±2.18 2.05±0.40 1.87±0.33 41.33±5.07 39.65±13.94 29.08±14.08 23.85±10.11 1.98±0.51 1.89±0.40 4035±0.93 3.98±0.73
注:治療前后比較,* p<0.05.p,0.01
2.6治療前后血脂測定結果比較
治療前后脂測定結果比較(mmo1/L,X±S)
例數 TC TG HDT.C
60 治前 治后 5.72±1.21 4.82±1.62 1.82±0.25 1.72±0.34 1.13±0.14 1.29±0.23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
該藥是由多味藥物配方組成。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腦及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解痙鎮痛作用,增加心腦缺血區的血液供應,并保護腦組織:改善血流變,抑制紅細胞聚集,增加紅色細胞變形性,降低血漿的粘度及血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加抗凝血酶AT--III活性,提高前列環素同血栓素A2比值,防止血栓形成與發展;改善脂代謝,降低脂;增加抗自由基活性與機體疫功能。對性心腦管病癥至當適宜。經多年臨床驗證對冠心病,心絞痛,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及性中風(腦栓形成、腦梗)后癥,老年性腦萎縮以及椎---基底動脈供不足和假性麻痹等引起的各種癥狀(頭頭暈、頭痛、力、視力模糊、肢體麻,記憶力退,口角歪,語言障礙及肢體肌體力和握力低下)等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配方與方解均已刪除,許多典型病例需要病人咨詢。
體會:
1、臨床反復驗證,療效卓著;
2、配方簡單,用藥廉價;
3、無任何副作用;
4、如果有力開發,前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