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蘭索拉唑及片、膠囊技術轉讓
產品類別:未知類型
信息內容:蘭索拉唑及蘭索拉唑片、膠囊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系繼奧美拉唑(Omeprazo1e)之后由武田公司開發的世界上的第二個質子泵抑制劑類抗潰瘍藥。1992年初本品由武田制藥廠和Houde公司(屬Roussel Uclaf公司)在法國正式投放市場,商品名分別為Ogast和Lanzor,15×30mg腸溶膠囊售價為179.10法國法朗(33.8美元)(以70%補償),日治療費用11.94法國法郎。本品化學名: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亞磺酰基]-1H-苯并咪唑。【1】
質子泵抑制劑為高效治療潰瘍性疾病的藥物,它是通過抑制胃壁細胞中H+/K+-APS酶而實現抑制消化道的酸分泌。它是通過在胃壁細胞的細管酸性環境中轉變成有活性的亞磺酰胺衍生物,該活性物連接到H+,K+-腺苷三磷酸(ATP)酶的巰基上(H+,K+- ATP酶催化胃酸分泌過程的最后一步),所以鈍化了H+,K+- ATP酶,抑制了中樞及外周兩者調節的胃酸分泌。
國內外有關該品研發及相關文獻資料或者生產、使用情況的綜述
1.治療消化性潰瘍【2】 黃慶忠對80例HP陽性DU患者進行蘭索拉唑等藥物治療,并檢查HP變化及潰瘍愈合情況,測定治療前后血清試餐胃泌素(MSG)濃度。結果,1周后HP轉陰組DU病患者治療前MSG濃度(157.6±67.3)與治療后(64.9±187)比較差異顯著,但1周后其水平降低,不隨蘭索拉唑繼續服用而進一步顯著改變。結論,HP感染促進MSG分泌,是導致DU的關鍵致病因子,蘭索拉唑是根除HP感染,治愈DU患者的安全有效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
2. 治療HP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 所有患者治療各階段MSG變化:1周后服轉陰73例,HP陽性患者7例,加服1周后全部轉陰。治療前胃鏡檢查A1期68例、A2期12例。4周后胃鏡復查DUS1期37例,S2期42例。治療后1周HP根除率91.3%,與既往報道相符。所有病例HP根除后(2周后)血清MSG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1;2周末與4周末測定MSG無顯著差異P>0.05。1月后潰瘍愈合率98.7%。
3. 治療胃食管反流病【4】 侯世焰隨機選入58例患者服蘭索拉唑(天津武田藥品有限公司),晨空腹服30mg/d,療程6周,重度患者30mg,日2次。療程6周。對照組選擇50例,H2-RAl50mg,日2次,治療6周。癥狀分為輕、中、重觀察治療前后變化。結果,以內窺鏡觀察服用蘭索拉唑治療GERU6周后鏡下變化。本組內鏡6周后復查率達86%,58例中復查有50例,其中8例拒絕復查。3l例鏡下明顯改變.表現為線狀充血后水腫紅斑消失,表面炎癥消失,23例食管中下段糜爛已治愈,12例潰瘍其中7例治愈,3例明顯好轉。輕、中度治愈,重度者有明顯好轉改變。
蘭索拉唑及片、膠囊目前已經轉正(見國家藥品標準新藥轉正標準第40冊),為已有國家標準藥品,且該品種國內無專利保護,也不存在行政保護,不存在侵權問題。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本品屬化學藥品第6類。
消化系統疾病是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其中又以消化性潰瘍為主,主要是因吸煙、飲酒、情緒緊張、藥物刺激引起,胃腸疾病發病率約占人口的10~12%。據統計,美國胃腸疾病發病率男性為10%,女性為5%;日本為5~10%;德國為12.3%。我國胃腸疾病平均發病率為11.43%,上海居民發病率高達30.23%,占上海居民常見病和多發的第二位,其中消化性潰瘍發病率為4.54%;北京、四川、遼寧等省市為23.66%。據IMS統計,2000年全球消化/代謝類用藥銷售額為337.85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了8%。因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胃腸疾病的發病率還有逐年升高的趨勢,此類疾病的藥物市場也將穩步增長。排在2000年世界暢銷前200位的胃腸疾病藥物有奧美拉唑(第1位)、蘭索拉唑(第6位)、法莫替丁(第44位)、雷尼替丁(第50位)、尼扎替丁(第152位)、西沙必利(第166位)和替普瑞酮(第180位)。由此可以看出蘭索拉唑在抗胃腸疾病的地位,因此開發蘭索拉唑及其片、膠囊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